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0部分

機大臣的聯名抵制理由極為簡單,就國庫裡這點家底,修了園工,便辦不了洋務,而如果辦不了洋務。大乾就有傾覆之危!

當時經過計算,僅“三海”工程一項,最少也需銀200萬兩!而大乾帝國的國庫,當時窘迫得是根本拿不出來的。

仁曦見到自己的想法遭到了大臣們的極力反對,同時也知道國庫沒錢,是以沒有堅持,這事便不了了之。但事實上,這個念頭在她的心裡,是一天也沒有斷過的。

而林義哲卻在這件事上敏銳的抓住了機會,把“園工”和“洋務”這看起來相互矛盾的難題給捆綁在了一起。他先是為給海外僑商回國發展鋪路為名,鼓動海外僑商捐資“報效”修園,解決了園工的資金來源問題“不費國帑一文”,由於修園子花的不是國庫的錢,而是海外商人討好皇室捐的錢,這就堵住了清流言官們的嘴,讓他們難以找到反對的理由。

在資金問題解決後,為了加快園工進度,林義哲又說動內務府引入西洋機械,配合傳統技術建造園林建築。而為了從苔灣採辦修築皇家宮室最重要的建築材料金絲楠木(苔楠),並從海路運往天津,林義哲又在船政項下發展起了運輸船隊,而為了給運木船護航。防止海盜劫奪,原本由各省協款慘淡經營的船政水師得到了新的資金來源,用來建造新式戰艦,結果乾國第一支近代全蒸汽軍艦組成的艦隊就此建立起來。

而為了將木料快速從天津運至北京,鐵路也跟著辦了起來。

以“園工”促“洋務”,可以說是林義哲的絕妙手筆。

而藉著園工的機會。林義哲也修復了敬親王和仁曦太后之間的緊張關係,使敬親王重新獲得了仁曦太后的信任,能夠放手辦事。

對於敬親王宜欣和仁曦太后之間昔年的恩恩怨怨,現在林逸青也知道得非常清楚。

事實上,仁曦對敬親王的打壓,從誅殺海德盛事件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仁曦太后在“辛酉政變”中和敬親王宜欣結成同盟,一直相處得很好,但隨著敬親王地位的不斷升高和名望權力越來越大,他又引起了仁曦太后的不安。於是仁曦太后開始對他進行打擊,限制他的權力。彤郅四年三月初五,編修蔡壽祺彈劾敬親王,說他攬權納賄,徇私驕盈,仁曦太后隨即命令查辦,七天後就以“目無君上”的理由,免去他議政王和其它一切職務。朝中大臣求情,仁曦太后才允許他在內廷行走,並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但議政王職務始終沒有恢復。彤郅八年奕忻支援彤郅皇帝,從慈安太后那裡請旨殺掉驕橫貪婪的仁曦太后親信太監海德盛,則讓仁曦忌恨之餘,也知道自己的權力並不穩固。仁泰雖然平時不管事,但有著很高的威望,她和敬親王一聯手,便能給自己造成巨大的壓力。是以在海德盛事件之後,仁曦一直極其注意鞏固自己的權力,因而對敬親王則一直是相當警惕和防備的。而敬親王一再反對仁曦修園,更加劇了她的這種情緒。

事實上,仁曦太后自己也知道,全部重修園明園工程浩大,是當時的國力難以承擔的。她一心想要修的,僅僅是她當年的“發祥地”“永慶長春”,以便歸政後有個養老安息的地方。這項工程的花費其實算起來並不是太多。林義哲明白,作為洋務運動最強有力的支持者,敬親王如果能在這件事上變通一下,彌合同仁曦太后因海德盛事件而產生的裂痕。於已於國都有大利,是以他透過設法幫助仁曦太后圓了這個“永慶長春”的夢,取得了這位掌握國政的女主支援,來實現自己心中的強國之夢。當然也由此招來了清流們的忌恨,讓林義哲背上了“佞幸”之名。

現在的朝局,是敬親王主持軍機處和總理衙門,純親王主持海軍衙門,雖然作為當朝皇帝的實際生父。純親王為了兒子,一改往日主政前的“清流王爺”的形象,全力支援洋務,和敬親王配合默契,但仁曦以純親王牽制敬親王的意思十分明顯。

自己要如何在這種情況下開啟局面呢?

林義哲的辦法是立足地方(福州船政局),聯合地方實力派(直隸總督李紹泉等),影響並擠進帝國中樞(皇太后和皇帝,親王及軍機大臣們),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改革,期間雖然險些被日本入侵苔灣的事打斷。但他成功的打贏了苔灣保衛戰,捍衛和擴大了洋務運動的成果。

但可惜的是,曾伯函、林義哲和文博川的相繼去世,使這朝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頑固守舊勢力很可能會藉此機會捲土重來!

林義哲死的實在太不是時候了!

現在林逸青回想起來,林義哲的死仍有諸多的疑點,只是現在他已經無法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