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爵爺可以放心,小人敢拿項上人頭擔保。”王士珍對林逸青說道,“蘇月搭救那女刺客,可能是年少無知,出於江湖義氣之舉,反對朝廷,她是決計不敢的。”
“哦,是這樣……”林逸青略一沉吟,問道,“這裡的山民素來兇悍好鬥,山海關地處險要,為國之重鎮,若外敵入侵,我欲要在山裡徵發兵士,為國所用,你覺得他們會答應出山抗敵報國嗎?”
“爵爺所見極是,山民確是極好之兵源,若能收為朝廷所用,抗擊外敵,必是一支勁旅。”王士珍說道,“別的寨子我不太清楚,但爵爺若要黑風寨出來應徵,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我知道了。”林逸青點了點頭,漸漸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王士珍看著林逸青,這時他忽然發現,自己漸漸的有些理解林逸青的所作所為了。以前他對於自己將要歸於林逸青麾下的命運,還有些許的牴觸,而現在的他,竟然隱隱生出了要在林逸青麾下作一番事業的渴望。
天津,直隸總督署。
“山海關那邊兒,有訊息沒有?”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紹泉放下了手中的報紙,向侍立於一旁的薛書雲問道。
山海關是邊防重地,雖然不歸李紹泉這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管,但葉志超畢竟是他的老部下,所率領的又是他的淮軍舊部,他自然不能不關心。
對於山海關發生的事,他已經有所耳聞,只是他想不明白,為什麼林逸青到了山海關之後,那裡便會出了事兒。
他現在最為擔心的,便是林逸青的安全。
“現下還未有訊息,我已經給葉鎮發了電報,要他速速回電。”薛書雲答道。看到李紹泉憂形於色,薛書雲安慰他道,“大人勿憂,葉鎮所部盡為淮軍精銳,且其治軍有方,又有林瀚鵬相助,不會出什麼大事的。”
“淮軍現下暮氣已深,別人不知道,我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李紹泉嘆息了一聲,“我當年只重這‘器’,忽略了‘人’,今日想起,仍是悔之無及啊!”
“大人勿要自責,新生之事,須當由表方能及裡,當年之情形,只能如此。”薛書雲說道,“現下情勢比之當年,又有所不同,自可徐徐更之,不必過於憂慮。”
李紹泉聽了薛書雲的話,回想起自己建立淮軍所經歷的種種艱辛,禁不住感嘆起來。
作為現在的大乾帝國國防主力的軍隊,淮軍的近代化,是以從武器裝備近代化為開始的。
淮軍成軍時,一切均仿湘軍,武器裝備主要為大刀、長矛、小槍(鳥銃)、抬槍、劈山炮等舊式兵器。彤郅元年8月,淮軍進駐上海還不到五個月,李紹泉就已令淮軍各營添練洋槍小隊,共有洋槍千杆。在鎮壓聖平天國革命的過程中,淮軍裝備洋槍的數量不斷增多。彤郅三年五月,李紹泉稱:淮軍槍炮最多而精,郭嵩林、楊鼎勳、劉士琦、王永盛四軍15000人,洋槍有萬餘支,劉銘傳所部7000餘人,洋槍4000支。在鎮壓綹軍起義時,淮軍陸師5萬餘人,約有洋槍4萬杆,摒棄了舊式兵器的大部,而裝備近代西洋槍炮。在此以後,淮軍所裝備的西洋武器,也隨著西洋武器的不斷更新而更新。洋槍由前膛更新為後膛;洋炮則由前膛短炸炮更新為長炸炮、後膛鋼炮。
淮軍的新式武器裝備,最初主要是透過各種渠道購自外洋。但是,向外洋購買價格昂貴,又緩不濟急。因此,在向外洋購買的同時,開始自設局廠製造新式軍火,首先製造新式軍火的兵工廠,有上海的三個炸彈(炮彈)局,統稱“上海炸彈三局”,分別由英國人馬格理、淮軍將領丁雨生、韓殿甲負責,用機器製造開花炮彈。淮軍攻陷蘇州後,李紹泉把由英人負責的上海炸彈局遷至該地,併購買機器裝置,成立蘇州洋炮局,每週可生產1500至2000發槍彈和炮彈。彤郅四年5月,李紹泉在丁雨生、韓殿甲兩炮局的基礎上,又購買了美國的機器裝置,組建了規模更大的江南製造總局。該局生產的新式軍火種類繁多,有西式前膛來福槍、林明敦邊針槍、林明敦中針槍、黎意兵槍、快到新槍,9磅子前膛炮、阿姆斯特郎800磅大炮、100磅至380磅大炮,以及各種火藥、槍炮子彈和水雷等。李紹泉署理兩江總督後,把蘇州洋炮局遷至南京,擴建為金陵製造局,製造各種槍炮子彈等。彤郅九年,李紹泉調任直隸總督後,即接管由通商大臣崇厚督辦的天津機器局,並加以擴大。以上幾個兵工廠全部採用大機器生產,所製造的各種新式武器、彈藥,全部或部分供應淮軍,使其武器裝備的近代化有了基本保證。
淮軍在武器裝備方面的變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