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部分

坳裡勒住了馬頭。

雖然心急如焚,又讓朱國彥氣的差點吐血,但身為大將軍,趙率教絲毫也沒有亂了方寸,行軍途中,連環哨探依然放出了十里開外。

趙率教本就對這一帶的地形不陌生,升為山海關總兵,尤其是對西線產生擔憂之後,他更是做足了功課,對這一帶的地形地物和兵力配置都瞭解的極為詳盡。

歇馬嶺離遵化城還有十八里,趙率教命將士們就地安歇,但不許生火。

誰也沒想到會有這種事,口袋裡的乾糧也就剩點碎渣了,又不許生火,所以人人都凍得直哆嗦,卻也只能抓幾把雪往嘴裡塞。

將近四更天,哨探回報,韃子大軍已經把遵化團團圍住,但一直圍而未攻。

趙率教的眉頭稍稍舒展了些,還好,遵化還在,他們還有機會。

想到這兒,趙率教剛剛舒展些的眉頭不覺又皺了起來,恨的。遵化城駐軍一萬三千人,三屯營駐軍八千,雖說這麼多年兵備廢弛,但那畢竟都是正當壯年的男子。只要組織好了,那仍是一股可以依靠的力量。何況,他們的任務也不是要守多久,最多最多,只要能把韃子大軍擋在遵化城下四五天,大帥就能到了。

要這些人衝鋒陷陣,那肯定是指望不上,但要是守城,只要氣不瀉,那儘管遵化比不上寧遠、錦州那等堅城守個幾天肯定是沒問題的。

他們的存在,最大的作用應該是給遵化城的守軍以希望,讓他們堅持下去。如果不是朱國彥那老賊,他就會有極大的迴旋餘地即能達到目的,他和將士們又可不必冒這種九死一生的危險。但現在,要守住遵化到大帥到來,他已經沒有絲毫的迴旋餘地,唯一的辦法就是他們衝進遵化。

望著這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將士們,趙率教心中難過,這些人至少要有大半得埋骨在遵化城下,可他竟然不能讓他們睡一個暖覺,吃一頓飽飯,甚至是不能讓他們喝上一口熱水。

將士們太疲憊了已經沒有時間。

五更,戰士們提刀上馬。

與將士們對望片刻,趙率教沒有說一句話,將士們也沒人說一句話。

這一刻,他們都明白彼此的心意。

當趙率教撥轉馬頭,向遵化弛去的時候,沒有人猶豫,將士們都握緊了他們手中冰冷的刀槍聲息地跟在了大將軍的背後。

大金國汗致書遵化王巡撫:

我兩國

好,後因爾國誨慢侵陵,致成七恨,我乃告天興師。

幸蒙上天垂鑑,不計國之大小論理之曲直,以我為直。故舉山海關以東東、廣寧諸地,悉以我。我猶欲息兵國共享太平,屢遣人致書議和。爾君臣妄自尊大自視如天上人,且卑視我,不以我書轉達,我深恨之。因完固城池,重兵留守,爰整師旅,大舉而至。凡我兵所向,自喜峰口迤西,大安口迤東,拒敵之兵,悉以誅戮。其漢兒莊一帶歸順人民,秋毫無犯,但取芻糗,飽我士馬。今爾等若輸城來降,功名富貴,當與共之。嘗聞良禽擇木而棲;俊傑相時而動。爾等可不深念?至於民人,皆吾赤子,來歸之後,自當加以恩養。昔遼東之民,既降復叛,我曾殺之,良用自悔。今圖治,仁恩遐布,爾等當亦聞知,無俟予言也。我既大舉興師,豈肯中止,爾可速自審處,毋貽後時之悔。

這是韃子昨天下午圍城後,射進城裡的勸降書。

王元雅很困,困極了,但就是睡不著。這幾天來都是這樣,所以沒幾天就脫像了,一點孩子模樣都沒了。

上,梆聲敲了五下,五更了。

這五下梆聲聲敲在了王元雅的心坎上,讓他心驚肉跳,怎麼也睡不著。

翻身坐起,王元雅又把皇極的勸降書從懷裡拿了出來,展開,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著。

一天不到,這勸降書王元雅沒看一百遍,也至少有八十遍,倒背如流是絕對沒問題的。

一刻,幽暗昏黃的光影下,堂堂的一省巡撫,國家的封疆大吏,卻悽悽惶惶如快要嚥氣的小鬼似的。

王雅魔怔了。

該想的問題已經想過了千百遍,每個都有明確的答案,但這絲毫也無助於他最終的決定。

問題一:韃子勢迅猛,所向披靡,而援兵又遲遲未到,遵化城看來是萬難守得住了。

問題二:堅守不降!就是死了,也能名揚朝野,流芳百世;要是僥倖還活著,又守住了遵化,那不就賺大了!一定也會像袁崇煥固守寧遠孤城那樣,被朝廷看重,為世人矚目。到時,就是戴不上督師的烏紗帽,但起碼這薊遼總督的位置也該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