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重新掌權後,陳海平命王仲然派下人去,跟著他們派去的掌櫃夥計,以霹靂手段對所有的買賣來個徹底的大清理。

這一切都是在暗中進行的,嚴格保密。與此同時,他們一方面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出售高粱,但暗中卻以市場價回購高粱。

高價賣自然賣不出去,但低價買卻能買得到。轉了年到了三月,他們已經掌控了將近八成五的高粱。

高粱不怎麼好吃,光景好的時候沒人吃高粱,高粱主要的用途是釀酒,除此而外,高粱還是上好的馬料。

陳海平現在沒工夫跟那幾家較勁,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以儘可能小的代價把這個霸盤做下去。

霸盤就是壟斷,壟斷就有暴利,這是簡單的邏輯。

----------

兄弟們,三更,票啊!

第五十九章 功德

對洋芋粑、032188、翊山以及其他書友的支援,麵人兒再次致謝。謝謝大家,麵人兒一定會盡最大努力,以絕對的質量保證回報大家的支援。

--------------

農業問題什麼時候都是大問題,天大的大問題。最緊迫的事情都步入軌道之後,陳海平的注意力轉到了農業上。轉過年,他開始走村串戶,進行調查研究。

不論這一世,還是那一世,陳海平對農業的瞭解都有限的很,但他知道潮流,知道玉米和高粱才是北方大地的夢中神女。

北方不比南方,畝產相差太多,南方畝產平均能達到四五百斤,但在北方卻只有六十幾斤。

一個壯勞力在南方只能耕種十畝地,在北方卻可以耕種七八十畝。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南方採用精耕的方式,而北方的方式則是粗放式耕作。

調查了半個月,陳海平悲哀地發現,他的工作是失敗的,幾乎沒有什麼收穫。不管了,陳海平下令,除了必要的菜地外全部種玉米、大豆和花生。此外,陳海平還發現四周有大片的荒地,這些荒地都是不適於耕種的土地,他又下令,把這些地平了,全部種地瓜。

現在這一畝三分地就是陳海平的玩具,他想怎麼弄就怎麼弄,根本沒人反對,反正誰都心裡有底,不管結果如何,好心的少爺都不會讓他們虧著。

這地方容易大旱,天還很冷,地也沒怎麼開化,陳海平就不讓人貓冬,把人全都趕到了戶外,平地的平地,疊壩的疊壩,疏通水渠的疏通水渠。

農民有的是力氣,力氣不值錢,去年其他地方餓死人的慘狀還歷歷在目,而他們同樣受災,卻非但沒有賣兒賣女,餓死溝渠,生活反而變得比任何時候都好。

在這種情況下,陳海平就是說狗屎是香的,要他們吃,他們也會爭先恐後地奔過來的。現在僅僅是出點力氣,更何況這力氣實際上還是為他們自己出的。於是,隨著陳海平的一聲令下,在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上,熱火朝天的大幹場面就出現了。

轉眼到了三月,播種期到了。

現在幾乎家家都有人在訓練營,陳海平今年就乾脆把田地全部收歸國有,統一經營,組成了一個大型的人民公社。

偷懶,沒人敢,就是自家人都不讓,陳海平的每一個命令都得到了徹徹底底的貫徹執行。

除了有織毛衣任務的婦女和在訓練營創辦的學校上課的孩子,幾乎所有人都出動了,能盡一點微薄之力,就盡一點微薄之力。

陳海平幾乎每天都到各處走走,實際上,這裡沒他什麼事,但他仍然每天都去。來這兒自然不是為了監督,而是他願意來,想來。看到這個場面,陳海平就會想到那一世那個童話般美好的年代。

玉米在這兒還不叫玉米,而是叫舜王谷。一開始,為了弄玉米種子還鬧得一個夥計一頭霧水,不明這位少爺到底想要什麼。後來,陳海平說了玉米的形狀,這才把問題解決了。

多看電視劇就是好,長知識。

耕作耕作,種地最累最費力的就是耕地這一環,陳海平在那部《闖關東》的電視劇裡看到過一種犁杖,依稀還有點印象,於是他就和吳燕松把想法說了。

吳燕松是大行家,很快就把犁杖作了出來。陳海平不知道這個犁杖和那個犁杖一樣不一樣,但效果還真是不錯,效率足足提高了一倍。

下種的時候,陳海平又及時發現了問題。

那一世,陳海平自然見過大片的玉米地什麼樣,為此他作出規定:一尺三棵苗,三尺五根壟,每隔十五壟舜王谷,要間種十壟的大豆或是花生。此外,還要保證,地裡不能有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