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之士,久慕皇叔之德。若起荊襄之眾,長驅西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幾日辛勤耕耘,等得就是這一句,當下卻還要謙讓一番,道:“備安敢當此?劉益州亦帝室宗親,恩澤布蜀中久矣。他人豈可得而動搖乎?”
張松不知虛實,急忙再勸道:“某非賣主求榮;今遇明公,不敢不披瀝肝膽:劉季玉雖有益州之地,稟性闇弱,不能任賢用能;加之張魯在北,時思侵犯;人心離散,思得明主。松此一行,專欲納款於操;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明公先取西川為基,然後北圖漢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史,功莫大焉。明公果有取西川之意,松願施犬馬之勞,以為內應。未知鈞意若何?”向來賣主之人總能為自己編排理由,張松這一番話語卻還真說的是義正言辭。
劉備卻仍道:“深感君之厚意。奈劉季玉與備同宗,若攻之,恐天下人唾罵。”
張松更是心急,如今賣主之言已出,怎能就此罷休?急呼道:“大丈夫處世,當努力建功立業,著鞭在先。今若不取,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這幾句對話,真讓李蘭覺得自愧不如,劉備心中千肯萬肯,卻總套擺出高姿態,倒讓旁人覺得是張松逼他一般。劉備又推讓了幾句,才道:“備聞蜀道崎嶇,千山萬水,車不能方軌,馬不能聯轡;雖欲取之,用何良策?”
張松早有賣主之意,準備多時,聞言忙取出一幅地圖,交與劉備道:“松感明公盛德,敢獻此圖。但看此圖,便知蜀中道路矣。”劉備忙開啟一看;上面盡寫著地理行程,遠近闊狹,山川險要,府庫錢糧,一一俱載明白,不由面露喜色,卻仍道:“雖然有圖紙,奈何無人指引,亦恐不便。”
張松又道:“明公可速圖之。松有心腹契友三人:張任;法正;孟達,必能相助。如三人到荊州時,可以心事共議。”李蘭一直在專心聽他二人說話,卻不想張松密友中還有張任此人,不由納悶,是自己聽岔了,還是張松說錯了?
內應地圖一應俱全,劉備自是大喜,拱手謝道:“青山不老,綠水長存。他日事成,必當厚報。”張松忙拜伏道:“松遇明主,不得不盡情相告,豈敢望報乎?”說罷作別。劉備又命孔明送出數十里方回。
第四章
等回到劉備府中,眾人皆向劉備賀喜。劉備也心情舒暢,對李蘭我道:“若非經緯機警,備險失此次良機。”李蘭急忙道:“此皆仗皆主公威名遠勝,張松誠心折服,蘭豈敢居功?”
劉備又將張松所獻之圖拿出,遞與孔明道:“軍師可令人描摹數份,分於幾位先生,早作謀劃。”李蘭卻道:“可否容蘭先察看一番?”得到劉備允許,才接過開啟,尋找雒城附近那條小道,卻見上面赫然寫有“落鳳坡”三字。當下心中稍安,既然有這三個字,龐統日後應該會多加小心,是以不再多言,轉遞與孔明收下。
劉備從入川到奪取成都,將近三年,且戰事慘烈,李蘭打心眼裡不願跟隨前往;更何況留在荊州也離她要近些。是以兩日後孔明差人送來地圖,李蘭都束之高閣,並不關心。劉備卻時常派細作往來荊益之間,日日巴望川中來人。
建安十六年冬十月,益州使者才姍姍遲來,劉備急聚眾人過府商議。李蘭趕到左將軍府時,就見一名文士與劉備,孔明二人相談甚歡。劉備見他入內,急忙為其引見,來人不出李蘭所料想,正是法正。兩廂敘禮,重新落座。不時多時,下人奉上酒菜,數巡過後,劉備舉杯道:“久仰孝直英名,張別駕多談盛德。今獲聽教,甚慰平生。備敬孝直一杯。”
法正起身謝道:“蜀中小吏,何足道哉!蓋聞馬逢伯樂而嘶,人遇知己而死。張別駕昔日之言,將軍復有意乎?”
劉備沒有想到法正將此事會當眾說出,乃沉呤道:“備一身寄客,未嘗不傷感而嘆息。嘗思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何況人乎?蜀中豐餘之地,非不欲取;奈劉季玉系備同宗,不忍相圖。”
法正頓時放下酒杯,正色道:“非正賣主也!益州天府之國,非治亂之主,不可居也,今劉季玉不能用賢,此業不久必屬他人。今日自付與將軍,不可錯失。豈不聞逐兔先得之語乎?將軍欲取,某當效死。”
劉備卻仍不願意立時說出心意,拱手謝道:“尚容商議。”法正便不復再言,只得重新坐下飲酒。宴罷,孔明親自送法正去館驛休息。劉備乃謂李蘭道:“先生之意,益州可取乎?”
李蘭尚未及回答,龐統便搶先道:“此天以資主公也。”龐統才幹雖重,卻未有軍功,在劉備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