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嬪妃來說卻是莫大的殊榮,這後宮裡給建平帝燉湯的妃嬪數不勝數,能讓他喝下的卻沒幾個。
尤其建平帝素來講究養生之道,這馬上都快傳午膳了,午膳前喝湯,等下該進不了多少膳食,可建平帝依舊許了,這就是寵。
不大的甜白瓷湯盅,肉和藥材都燉化了,只剩了大半盅的湯水。
福祿親手把湯倒了出來,剛好一小碗,建平帝端著小碗,用湯匙舀了湯來喝。
皇貴妃手撐著臉頰看著,眉眼裡都是笑。
明明年紀也不小了,可私下裡愛嬌的樣子卻像個小姑娘,只是這一面沒幾個人能看見。
建平帝手腕上沉香奇楠木的手串,明黃色的瓔珞半搭在炕几上,皇貴妃無聊地拿指尖去撥那瓔珞。
細白的指尖,宛如青蔥也似,繞著瓔珞轉著圈,越轉越緊,建平帝手腕被拉動一下,又一下。
他看了她一眼。
“好喝嗎?”
一碗湯已淨,建平帝將碗扔在太監所捧的托盤上,才空出手來揉了揉她的鬢角。
皇貴妃借勢就依偎了過去。
見此,福祿忙做了個手勢,一屋子人無聲無息都退出去了。
“你還沒說好不好喝。”聲音裡帶著不顯的嬌嗔,有點不依不饒的味道。
他瞥了她一眼:“不好喝朕都喝了?!”
然後她就似乎滿足了,偎在明黃色的龍袍上笑,建平帝熟稔的攬著她腰,還往上緊了緊,免得她掉下去。
至此,因為那場爭吵帶來的隔閡消失全無,她沒說什麼,他也沒說什麼,似乎都明白那場事過去了。
暖閣裡有地龍,還燒了炭火。
暖意融融的,燻得皇貴妃有點綿軟,靠在建平帝懷裡一動都懶得動。
終究心裡有點意難平,纖白的指尖在他胸前無意識地勾畫著龍紋,小聲道:“我依舊覺得那東西吃不得。”
建平帝嘆了口氣,深邃的眼睛看著她發頂:“朕知道。”
“那你還……”
建平帝直了直腰,道:“你還沒用午膳,朕讓人傳膳,就在這裡用。”
明擺著是轉移話題,皇貴妃也不好再提那事,心裡明白事情是過去了,卻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但總歸是好的,至少聖心依舊在她手裡。
作者有話要說: 啊,想給女師爺改個名,這個名讓我糾結了很久,隔一陣子就要想一下,叫《鳳行》如何?
第137章
從乾清宮回去後; 麗皇貴妃就命人去查清風道長和清塵子。
而另一頭; 鳳笙也沒放過機會,吩咐左奕在外頭為惠王造勢。
自然造的是好勢,本來現在外頭都說惠王聖寵不衰; 假以時日必能重歸太子之位。魏王府的火上澆油,再加上冬至祭天當日,建平帝真帶了惠王同去,讓他立於身後右側往後一步的位置。
這是儲君才能站的位置。
更是讓這股勢頭愈演愈烈,儼然讓這個寒冬多了幾分火氣。
同時; 惠王為何能重得聖寵; 也沒少讓人私下議論。
能混跡朝堂的; 又有幾個是傻子; 惠王的所作所為沒少落入那些老臣們的眼中。
說來也是玄妙,當年太子被廢后,為了逼建平帝立儲,重提太子復辟的大臣不再少數,當時惠王覺得自己是眾望所歸; 朝臣們都看好他,偏偏他沒有聖寵。
如今倒有了聖寵,偏偏其所作所為遭受朝臣非議,不過此時他也不在乎了,因為以前的經驗告訴他,聖心才是一切。
他哪知曉,很多東西都是相輔相成。
聖心得有; 民心也不能少。
惠王是身在局中看不穿,但他看不穿不代表旁人也看不透,明擺著有人暗地裡坑惠王,吳王趙王之流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眾望所歸’之下,惠王盛寵的名頭被落實,儼然一副皇子中第一人的模樣,可同時‘佞’這一詞,也與他掛上鉤了。
與之相比,魏王府顯然要黯淡許多。
年關之際本就是各府上正熱鬧的時候,交好的友人互相送年禮,下面的門人前來送孝敬,更不用說各方巴結攀附官員。
年底本就是官員回京述職的時候,正是送冰炭孝敬的最佳時機,往年魏王府一派烈火烹油之景象,今年倒是出了奇,門庭十分冷落。
府中的下人多少有點不習慣,甚至向來穩重的德全,連著幾次見到鳳笙,都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