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6部分

之職,可見用叱吒風雲來形容此將不為過。

以上是正史記載。本篇由於楊勇的穿越,一切都變了,他的主子李家父子的歸宿都變了,他站錯了隊,最終歸宿當然也變了,至少是進不了凌煙閣了。

本書正寫到公元619年,因段志玄跟李世民同歲,此時他剛滿二十一歲,可謂是血氣方剛。單雄信判斷得不錯,段志玄論武藝不次於柴紹,胯下馬,掌中槊有萬夫不擋之勇。

另外,我們在文中多次提到三種兵器,槍、矛、槊。為了讓您讀得清楚,這裡不妨簡單交代幾句。其實這三種兵器是一個家族,在冷兵器時代,就是家事專家也很難完全把他三者分開。因此把他們歸一種兵器也不算錯,在隋唐時期,這是最常見卻又技術含量最高一種兵器。

但是他們三者還是有細微區別的。按歷史出現的先後順序,最初的是矛,周朝以前,矛主要用於狩獵,以刺和投擲為主,長度一般在2到3米,重量很輕。後來用於大規模的戰爭後,其長度和重量都相應增,到漢時升級為槍。

由矛到槍的升級在外形、長短及重量上沒有多大變化,最大的變化在兵器的頭部,另外隨冶煉技術的提高,槍身上金屬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槍尖的形態比矛更豐富,根據刃部(尖部)形狀不同,又有蛇矛槍,鉤鐮槍等多種槍。另外槍頭與槍桿相連處有血擋和紅纓,也是其一個區別。但槍和矛最大的區別不是在兵器的外形上,而是搏殺技法上。

矛主要是刺和投擲,而槍的功能就變化多端,兼有矛和棍的功能,基本技法有刺、挑、蓋、砸、掃、崩、把、軋等,在這些基本技法上又變化出無窮的套路,這就是槍法。

槍走一條線,看似簡單,但槍被稱為兵器之中的賊,在冷兵器之中最吃功最難練不過,因此才有“月棍年刀一輩子槍”的說法。其實,要想把槍真正練好,恐怕一輩子都不夠用,也就是說槍法無窮盡,有時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傳承,才能得出一套出博大精深的槍法。

從歷史上說,槍法真正的鼎盛時期是在宋代,以楊家槍和岳家槍為代表。南宋以後,由於火藥大規模用於戰爭,冷兵器和傳統的武術搏殺技法漸漸走下坡路,直至清代以來,洋槍洋炮的批次生產並用軍事,冷兵器和傳統武術才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

本書中楊勇的槍法為“*神槍”,就是集六家名槍技法的精華於一體,因此,主角才會橫勇無敵。

槊則是槍的升級版,其長度和重量都有明顯增加,不管是皮甲還是金屬甲衣,在大槊面前都不堪一擊。

根據使用者的不同,槊又分為馬槊和步槊。特別是馬槊重量較槍大幅度增加,歷史上最長的槊據說超過兩丈,馬槊主要用來裝備重灌騎兵,因其重量大,在飛馳的馬上由於慣性擊殺起來才無堅不摧。這也是突厥鐵騎稱雄草原的一個主要原因。

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需要有猛力才能很好的駕馭,而且其笨重不像槍能舞出變化無窮的套路。槊法基本上都一兩招致敵,招數多了就會難免有破綻,因此使槊者都一般還配有鞭、劍、鐧等短兵器,以彌補大槊的不足。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隋唐時期,馬槊比較盛行。但因其造價比較高,因為冶煉技術還很有限,除了槊頭外,純金屬的槊還是很少的,大部分的槊槊杆是木質的,應該說是柘木,這種木的硬度和彈性都非常好,但從柘木要製成槊還需要多道工序,因此一把上好的馬槊代價很昂貴,一般人家用不起,只有貴族子弟才配使用,因此從這方面說,使馬槊者又是種身份地位的象徵。

據正史記載,尉遲恭、秦瓊、程咬金以及李淵的四子齊王李元吉等人用的都是馬槊。至於段志玄是不是真正擅長使用馬槊就不得而知了,本篇是,根據情的需要,小草只管讓他用馬槊就是了。

書歸正文。段志玄飛馬挺槊再次殺向單雄信,那邊的柴紹自然不會觀望,也摧馬擰槍衝了上來,二人雙戰單雄信。

單雄信力敵二將越戰越勇,三將殺了三十餘合不分勝負。但是唐軍越聚越多,而義軍越來越少,現在單雄信身旁僅有幾名千夫長帶著五六百名義軍奮力拼殺保護神醫安道全了,而唐軍將士裡三層外三層包裹過來,隨著義軍將士不斷倒下,包圍圈在迅速縮小。

單雄信打著,用眼角的餘光一看形勢不妙,就想保護著安道突圍,怎奈柴紹和段志玄看透了單雄信的意圖,緊緊地咬住他不放。單雄信無奈,只有命令那幾個千夫長保著安道全先行突圍,他單槍匹馬在這裡斷後。

正在這時,又一名唐將飛馬殺到,正是大刀將殷開山。殷開山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