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浩先抑後揚的策略讓宋神宗聽了進去,其實這些話老早就有人提到了,當初變法的方針也是“為之以漸,緩而謀之”可後來王安石急功近利,有點像新中國五十年代末的大躍進,不按自然規律辦事,結果反彈。
杜文浩這些話要是放在變法之初,宋神宗絕對聽不進,可現在心境已經大不相同。特別是微服私訪親眼目睹,對變法本身的正確多少已經產生懷疑,當下凝視杜文浩片刻,又問:“你說說,這青苗法怎麼個,變味了?”
杜文浩說著說著便把中學老師對變法的評價說了出來,現在皇上追問,想收口已然不及,只好硬著頭皮斟字酌句道:“這次隨皇上微服私訪,百姓反映最大的。是青苗法由自願成了硬性攤派,利息也翻了倍,不是惠民之策,反而成了百姓的沉重負擔。”
宋神宗點頭。沉聲道:“聯已經查辦不少這樣的官吏,依你之見,為何屢禁不止?”
“利慾薰心。人為財死,只要有利可圖,總會有不惜以身試法者。用權力去賺錢,對官吏來說自古都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能抗拒這種誘惑的官吏並不多。
當然,很聳人有這心沒這股 ”
嗯,你覺得青苗法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皇上親自向自己詢問國家大事的看法,杜文浩到底年輕,按耐不住心頭一熱,把難的糊塗四個金玉良言忘到了腦後,脫口而出:“官商不分,其弊浩然!”
宋神宗龍軀一震,緩緩問:“什麼意思?”
“政府應該是經濟社會的守夜人,而不是直接參與者!”
杜文浩不是專門的經濟學畢業,其實也不懂經濟,但中學學過政治經濟學,而且現代社會網,一代,資訊爆炸。各種資訊不由分說往你耳朵裡鑽。關千的各種論斷從小到大聽了不少,也不管對與不對,信口拿來胡謅。反正人家說的肯定有他的道理。
這句話卻是宋神宗從來沒聽過的,很是新奇,問道:“什麼政府?什麼守夜人?。
“政府就是官府朝廷,就是衙門,簡單地說,在經濟交往中,朝廷衙門是維護秩序的,可以制定各種規則來進行宏觀調控。如果沒有問題,朝廷就可以安享太平。如果有問題,就要解決問題,並對違反者進行懲治處罰。但不能直接經商。朝廷經商,就保不住官員借職權從中淡利,中飽私囊,這是千年歷史所證明的。當然1朝廷也不是絕對不能經商,朝廷要經商。必須與國庫獨立,成立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獨立的公司,並設立必要的監督檢查機制
杜文浩這番話太多的現代詞彙,讓宋神宗聽的一頭霧水,不過,衙門經商,官員淡利這種事情他確實見的多了,也知道這是通病,可如何治理,他想不到好辦法。對於杜文浩提出的辦法,他是聞所未聞,皺眉道:“什麼公司?國營?小。
“公司就是一種機構,專門做生意的機構,國營就是朝廷官府經營的意思。只有把經商的人從朝廷官員中錄離出來,不以朝廷權力為後盾,才能避免濫用職權從中漁利。
這個,道理宋神宗當然懂,可是,有個問題他沒想明白,問道:“那又如何賺錢,充盈國庫?”
“皇上,變法第一要務是惠民,百姓安居樂業,才能國泰民安!”
“這是當然!你有何具體構想?”
對王安石變法小杜文浩中學學過,老師也系統點評過。還是有些印象的,他平時也思考過這個,問題,用現代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成功經驗和做法,或許能修正其中的弊病。既然已經說到這份上了,就把平時自己的一些思考也都說了出來。
杜文浩輕咳一聲。道:“皇上,微臣以為,青苗法之弊,主要在於官吏在貫徹中的變味曲解,因為這是一項經濟制度的改革。只要有官權力參與,官吏們就會為利益驅動,貫徹執行就會走樣,最後把惠民政策變成害民政策!所以。要想還青苗法本來面目,就必須對青苗法進行改良,要將官府與經商脫鉤,把官辦企業變成民辦企業。將它投入市場,讓經濟規律來調節。才能實現雙贏
杜文浩一連串現代政治經濟學詞彙,說的皇上更是傻眼了:“你”你說直白一點。怎麼個改良法?”
“官府與官辦企業脫鉤,並對官辦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杜文浩找不到更合適的詞彙。想了想,還是用了現代詞彙,隨即解說道,“簡單地說,就是把用於青苗法放貸的常平倉和廣惠倉從國庫獨立出來,作為官府的出股小吸收當的富商入股,將各方投資折算成股份,官府與富商共同成立一個企業。專門從事青苗法放貸,共同經營。共享利潤,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