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有多珍貴。

斷水的日子可不是人過的。

所以雖則舊年乾旱時打了那麼多口的水井也少有出水的,可今年這一開春,眼看著土地解凍了,還是有許多人家同秦家一樣,動了這份心思情願再試一遭的。

實在是舊年的記憶實在是太過深刻了,哪怕又已是半年過去了,可那股子焦味卻還時時縈繞在鼻尖心頭,叫人想忘都忘不掉。

不說有水才有糧,能多條水源,說不得哪一天就能救條命的。

與性命相比,這會子舍些錢財也就不值一提了。

所以好些村落的村民們哪怕自家負擔不起,可只要族裡村裡開口,再難也會湊一份子。

再加上世人又多是人云亦云一窩蜂的,看著旁人家間壁村子都在打井,那感覺就像自家的水被人搶了似的,盤算著打井的人家就這樣越來越多。

如此一番,蓮溪城裡崇塘鎮上原本生意不冷不熱,勉勉強強方能餬口的打井師傅一下子就變得炙手可熱起來了。

據說本就不很多的那些個打井師傅紛紛被人找了出來,就算已經改行了的也未放過,從舊年年底開始就已是接單子接到手軟,這會子活計更已是排到入夏去了。

甚至於還有的進了人家村子就再出不來了,好吃好喝的供著,工錢只多不少,村裡的壯勞力都來打下手,哪裡還管這日子能不能動土的,非求著把整個村子的水井打完了才肯罷休放行的。

若不是秦老爹相熟的這位老師傅與秦家父子一樣,亦是個跑單幫的,並沒有個行會出頭作保,這麼些年來相互之間一直多有照應,說不得再是插不上這個隊的。

而秦家既是決定打井了,秦老爹之前就同幾個兒子盤算好了,不但決定在後院裡打口水井以備不時之需,為著灌溉方便還預備在東頭園子裡打兩口水井專門用來澆地的。

雖然昨兒秦老爹與秦連虎秦連熊都不在家,但秦連龍與秦連鳳亦是一清二楚的,與打井的老師傅一講明,人家當即就開始測水線察風水。

花椒前世小辰光倒是曾經見過農村打井,可那會子已有現代化的機械裝置了,哪裡見過這樣全靠人力的土法打井的。光是看著那幾件尋尋常常的傢伙什,花椒就是說不出來的佩服。

不過好在到底圩鄉人家,雖說舊年說什麼都打不出水來,可今年雨水足水位高,卻是挖下去不到一丈就開始滲水。可緊跟著問題也就來了,幸好這位老師傅確實經驗豐富,不但測水線一測一個準,又趕忙指揮大夥兒用早就準備好了的木頭將因著滲水而開始坍塌的井壁固定好,又開始一邊打水一邊打井。

一桶桶渾濁的井水被吊上地面,一包包的井泥也用軲轆拋上地面。費了老大的工夫,等到水井總算打得差不多了,秦老爹之前讓幫工們攢在一旁的石頭又派上了用場了,正好挑揀出來用來甃井。

又是一壁打水一壁甃井,完工後的石頭井壁口小底大,不但好看也十分結實光潔,據那打井的老師傅不無得意的說,用個上百年總是不成問題的,聽得小丫頭小小子們驚歎聲一片。

圩鄉人家,出門即是水,溪水、泉水的隨處可見,早已不稀罕了。可相較而言,難得一見的水井就成了稀罕物了。

不光丁香、香葉時不時地就要圍著水井轉上幾圈兒,權把水井當鏡子照。下學回來的小小子們也是擠做一堆來來回回地瞧,還放著便宜的水筧泉水不用,非得費勁地用井桶從井中提水用。

長輩們一再告誡,好在秦連熊在石匠那定的井蓋拿了回來,大夥兒方鬆了一口氣。

只有剛得了新玩具的小小子小丫頭們俱是苦了臉,當然,除了花椒。

雖然對自家的這三口水井也挺稀罕的,可叫花椒像這串兒小小子小丫頭似的,把水井當做玩具,擠做一堆朝井裡張望做鬼臉,對著井口大喊大叫,花椒卻是辦不到的。

她唯一感興趣的是,不知道井水澆灌出來的白芹和用泉水澆灌的白芹在品質上會不會有什麼區別的。

只不過這個心思一動,花椒倒是有些撓頭了。

自家的水井挖下去不到一丈就開始滲水,在花椒的印象裡,這樣的井水貌似是屬於淺表地下水。應該與泉水一樣,都屬於硬水的範疇。

至於硬水軟水的區別,好似是指礦化度來著,也就是溶解在水中的礦物質的含量的多少。含量多的自然硬度就大,反之自然則小。

只是不同的泉水、井水,硬度自然也不一樣,就是不知道自家的泉水、井水硬度到底幾何的。

再仔細想想,蓮溪的水質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