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2部分

阿婆何曾不是了了筆心事兒,這兩個外孫女一個外孫子,她哪一個不放在心尖尖上的。為著茴香的這樁婚事兒,她也不知道一個人埋頭在家燒了多少高香的。

只略一思量,就又問道秦老孃:“可李家那樣的人家,必也是使奴喚婢的,茴香出閣,家裡頭可打算陪送兩房下人的?”

俞阿婆自是知道秦家的家規的,可今時不同往日,何況旁的不說,只說茴香出閣之後,一應陪嫁必是需要人來打點的,總沒有個新媳嫩婦兒,自家邁手邁腳的道理。

秦老孃就道:“親家周到,知道我們家沒有這規矩,已是替茴香打點好了。說是婚禮前會派了人手過來給茴香使,若是茴香覺得合得來的話兒,那就把身契交給茴香,由茴香來安排……”

其實這樁事兒,若是擱在旁人家,或是親還沒結成,就先得結出一包子氣兒來的。

譬如擱在李家這廂,其實李家這樣的人家,結親時,女家陪送陪房是非常普遍的事兒,可以說是天經地義。可素來結親就是“抬頭嫁閨女,低頭娶媳婦”的事兒,只有女方提要求,男方俱都答應的,哪有男方提甚要求的。

秦家沒有準備下人陪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打了李家的臉,如何不至於生氣的。

可在秦家這廂,若是尋常女家,說不得就是不肯收下男方的下人的。一是不免覺得自家受到了輕怠,大把的嫁妝我都陪送了,難道還差這麼幾個底下人不成。二是覺得自家姑娘身邊的體己人,如何能叫婆家經手的。到時候偷龍轉鳳的,他們可又找誰說理兒去……

總之各有各的理。

可當這樁事情真的發生時,李家這廂,因著知道秦家不蓄奴僕的緣故,李巡檢到底男人家家的,想不到這些,可李太太卻早就思量過了,若是秦家情願的話,也不必為著陪房操心了,現買現調教到底艱難,直接就家裡調教好的挑兩房人過去,茴香使得順手了,那就留下使喚,到時候直接將賣身契送交到茴香手裡,不怕他們陽奉陰違。

再到了秦家這廂,也沒有以惡意去猜測別人的習慣。

在秦家人看來,李太太確實是好意。

而他們家也確實正在考慮陪房一事兒,也確實有些犯愁,族裡族規在此,可茴香,或者說李家的情況也擺在這裡,確實有些不知道蓋如何行事兒的,也還未來得及坐下來細細商議。

李太太這一手筆,確實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自是欣然允諾的。

而李太太見秦家那廂想都沒想就應了下來,自己的好意得到了旁人的善待,自是越發高興的。

只俞阿婆聽著卻不大能夠放心,可到底茴香姓秦不姓方,何況都已應諾下來了,這會子說甚的都晚了。有這工夫,還不如好好教導茴香如何收攏人心來的直接的。

俞阿婆就沒說甚的。

可話已說到這上頭,秦老孃卻是有話兒想說的,略一思量,就試探性地問起俞阿婆脫籍的事兒來……

☆、第四百一十七章 脫籍

只秦老孃哪怕有一肚子的話想同俞阿婆說,也並沒有直截了當的就從脫籍一事兒入手。

而是先同俞阿婆說起了李蹊來。

神色輕鬆地告訴她聽:“我聽老二說,李家那廂彷彿是預備著翻年就叫姑爺下場試一試身手的,所以才同我們家商量著,開春以後就來告期……”

俞阿婆也曾當家作主過,還是場面上走動的人,一聽這話,還有甚不明白的,自是替茴香高興的。

拉著秦老孃的手直點頭,稱讚李家道:“親家考慮的再周到不過了,若是能喜上加喜,雙喜臨門,這自是再好不過的。”

只話雖這樣說,心底卻是有些讚歎,還有些好奇的。

就問秦老孃:“李家姑爺比咱們家茴香大兩歲,應是屬馬的,開年也不過十八歲年紀。怎的,都有把握下場武舉了?”

還拍了拍秦老孃的手背,道:“這可不簡單!我可聽我家老大說了,武舉可不比文舉來的容易的。那可真真的臺下十年功,只是我們這樣從文的人家從不知道罷了。”

“我細細想了回,”俞阿婆說著又認真地道:“可不是這個理兒,做文章還有套路可尋,可騎馬射箭的,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這可是半點糊弄不人的。有句話叫甚的‘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不正是這個道理。他們讀書人詩啊文啊的往往難分高下,可練武的一拳頭下去,就能知道誰高誰低分出勝負了,你說是不是我說的這個理兒。”

秦老孃點頭應是,確實是這個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