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6部分

她出了門,孃家再想要幫襯,也沒有這個能力的,非要攢出銀子來給她陪嫁不可。

雖說最後她娘總算打消了主意,卻是因著那廂姨祖母派了郭嬤嬤過來,送來了一個不起眼的杉木小匣子的緣故。

她當時心頭就是一跳,果然,匣子裡頭裝著的竟是蓮溪城外兩個小田莊的田契,以及位於蓮溪的一間二進二出小院子的地契。

按著如今的行情,說甚的也值兩三千兩銀子的……

大恩大德無以為報,她能做的也只有竭盡全力,把日子過好!

不過這話已是扯遠了。

話歸正題,再回過頭來說李蹊同茴香的喜事。

在左氏看來,倘若說富貴榮華是人生在世的大福氣,是紅塵中美夢的實現的話,那麼不管李蹊也好,茴香也罷,這對小兒女已是福祿禧俱有了。

可他們夫妻這整場婚事辦下來,最叫人津津樂道、樂此不疲的,還不是這天大的福氣,而是李家的婚宴。

從日出到日落再到日出,據說隨到隨吃的流水席一辦就是整整三天。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除了在家裡頭設下了喜宴之外,李家還額外在崇塘內外分別設下了兩處筵席。

一處就設在了十甲的碼頭上,另一處則是特地設在了鎮外的保嬰堂門前,專門用來招待崇塘鎮上鄉間的一眾鄉親父老們。

沒有門檻,也完全不需要隨禮,一張桌子坐滿了就能開席,魚肉茶飯俱是管夠……

這樣的事例,別說左氏長到這麼大頭一遭聽說了,據郭嬤嬤說,饒是在整個蓮溪城,那都是絕無僅有的事體。

喜宴,還有壽宴連擺流水席的人家多的是,可這樣的場面,這樣的用心,一下子就轟動了整個蓮溪城。

不由得左氏不對自家這位姑奶奶感到好奇同欣賞的。

畢竟按著左氏的想法,不管是妝奩也好、喜宴也罷,其實這一切不過都是女兒家的陪襯而已。

而能配的上這樣別具一格婚禮的新娘子,與其說是家世門楣的外因所使,不如說是源於女兒家本身的德行素養。

畢竟前者只能幫住女兒家在婆家站住腳,唯有後者才能真正讓女兒家在婆家站穩腳跟,並輕易不得動搖……

茴香能得李家如此的看重,自然是有她的道理的。

不過左氏到底不曾親眼目睹流水席的宏大場面,所知道的也都是道聽途說,所以其實對於這場流水席知曉的並不全面。

可花椒卻是親歷了這場流水席的,對於筵席上的一切,自是記憶深刻的。

不管是十甲碼頭也好,還是保嬰堂門口有罷,這兩處被花椒視作“分會場”的筵席所在,花椒都是求著哥哥們親眼瞧過的。

李家的內院外院置下了象徵著十全十美,圓圓滿滿的百桌喜宴,自家也置辦了數十桌的酒席,而這兩處“分會場”,幾乎是用自家還有李家一樣的佈置,一溜也都支起了杉篙架子,搭起了又寬敞又明亮的大紅色喜棚,只是四周並沒有掛上密密匝匝的紅色綢緞喜幛而已。

又擺上了從各處商借過來的桌椅板凳,雖然這兩處“分會場”的餐桌布置比較樸素,並沒有像李家同自家似的鋪上甚的桌布桌圍的,使用的餐具酒器也俱都略次一等。

可每一桌上卻俱都掛著一盞走馬燈,上頭六面,俱都紅紙黑字,一筆一劃的寫著四冷葷八大碗的菜餚名兒。

四冷葷,八大碗,流水席上的菜色雖然要比李家、秦家的酒席稍稍遜色一籌,並沒有那些個貴重的翅肚燕鮑的,可大魚大肉、熱茶熱飯,卻是應有盡有,並且管夠的。

只不過饒是如此,滿崇塘,甚至於蓮溪,也沒有任何一家飯莊能承辦的下來,還是得月樓聯合了崇塘鎮上的另外三家飯莊,同兩家瓜菜鋪、五家墩頭鋪、三家魚行,兩家家禽蛋鋪,再加上錢德隆的鼎力相助,才能有驚無險的把這場流水席辦下來。

花椒見過大師傅們使用的廚棚,一溜爐灶簡直望不到頭的。

而且除了這熱火朝天兩班倒的廚棚外,李家還特地在三處地點都搭上了戲臺子,僱來了戲班子、唱大鼓、說書以及雜耍的藝人,三處輪流唱堂會,一唱就是三天三夜……

生生把原本只是單純的為了慶賀婚禮以及李蹊得中生員而辦的喜酒,辦成了答謝父老鄉親的筵席。

整整三天三夜,整個崇塘就像過節一樣,人聲雜沓、語笑喧闐、炮竹起火,絡繹不絕,泰半的大人都不用做事兒,多半的孩子也不用唸書,從日出到日落,只消趕席,大塊肉大碗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