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9部分

花椒已經迷醉其中了。

她還是頭一次感受到這樣的氣氛。

因著自家的事故,家裡頭由秦老爹做主,已經停了小小子們的補習,這才有了當下的這份感動。

而這樣的場景,別說十年前五年前,饒是三年前、兩年前,亦是不可想象的。

饒是崇塘枕著這樣一方水土,自來富庶,文風亦盛,可唸書識字上學科舉,對於都不是極貧人家,饒是對於尋常人家,基本上仍是想都不用想的奢侈事兒的。

一家子七八十來張嘴正等著吃飯呢,誰家有這個閒錢把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半大小子養在屋裡的。

所以最為常見的,老百姓們為了整個家庭、整個宗房、整個宗族長遠計,無可奈何,只得舉全家、全房,甚至於全族之力,挑個相較而言最聰明最懂事最有良心的種子來供養。

可哪怕竭盡全力,能夠真正成才的,到底少數。

畢竟童生的資格,還有秀才的功名,相對來說還容易一些。可從秀才到舉人再到進士,可不是三年五載就能夠一步登天的。更不是隻要你肯下工夫,頭懸梁錐刺股,就能夠篤定成功的。

何況闔家闔族能夠砸鍋賣鐵的相幫三年五載的,還能幫上十年二十年不成。更何況種子年紀漸長,總要娶妻生子,總要養家餬口,總要奉養雙親,這也能讓闔家闔族來相幫嗎?尤其闔家闔族還有沒有這個能力,或者說還不願意這樣沒個盡頭、更沒個指望的相幫下去!

所以,因此種種,自古以來,能夠完成闔家闔族夢想,能替家人族人爭氣出頭的例子,是遠遠不及將闔家闔族搞得天翻地覆、分崩離析的例子來的多的。

周家灣、漏斗灣,亦是正因為此,才這麼多年始終沒能立起來。族裡頭村裡頭沒有人,也就沒有能夠說得上話兒的人,在十里八村不說不招人待見,卻也沒有甚的說話的份兒的。幸好枕山面水,不必因著灌溉、水道之類的問題同周遭村落髮生糾紛,這才勉強相安無事。

不過這些年來,自從秦家漸漸崛起之後,周家灣同漏斗灣一眾鄉鄰們的日子,確實是肉眼可見的在芝麻開花節節高的。

不吹也不黑,說到底,確實是沾了秦家的光。

就譬如之前秦家前前後後的又是翻新宅院,又是開河築堤,又是新建保嬰堂,一連幾年,這麼多基建工程需要人手,只要肯苦肯幹,兩灣裡的勞力們就不怕賺不到銅子兒。

兩三年下來,秦家這廂翻新了宅院,那廂泰半鄉鄰們也已將自家的小院修繕一新了。

待到後來,秦家又將祖田,還有陸陸續續購置的族田放出去給鄉鄰們佃種。稻種、肥料,一應都由秦家提供,甚至於還牽了幾頭牛來給大夥兒合用,鄉鄰們大多不用再為生計發愁,心也一下子就有了可以安放的地界了。

尤其這會子,鄉鄰們漸漸攢了些許的積蓄,有人活動心思,想要藉著崇塘商埠的上風,做些個小本的買賣的,但凡求到秦家頭上,亦是自來沒有二話的。

不但會商借銀錢,還會給人出主意,甚至於牽線搭橋。

鄉鄰們的日子都有了奔頭,再加上真是眼睜睜地看著秦家一步登天的,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兩灣裡的上學率一下子更高了起來。

雖說這些年來上學率確實一直都在穩步攀升,可說到底並不是所有人家都能供家裡大大小小的所有小小子都去上學的。

其實這樣類似的事體,饒是在花椒前世,也不在少數的。

尤其一些偏遠的農村,為了兄弟姐妹的學業,不知道多少正值學齡的孩子為此輟學的。

可時至今年,看著秦家百花齊放,鄉鄰們自是觸動心腸的。手心手背都是肉,當孃老子的但凡能夠咬緊牙關挺過去,自然不想虧待任何一個孩子。

所以打從今年起,白天行走在周家灣同漏斗灣,等閒是再看不到正值學齡的半大小子的。

倒是一大清早,還有黃昏時分,一撥又一撥的,到處可見或是放豬、或在打豬草、或揹著柴草,或在擔水的小小子。

這樣的變化,其實是潛移默化的。

不管為了甚的,改變的絕不單單只是一時興起的態度,而是將會慢慢根植於人心底的觀念。

只不過,眼下還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罷了。

但對秦家一眾長輩們來說,夢想是一顆畏光的種子,只有破土而出,拔節而長,才會有開出花兒來的一天。在此之前,除了堅持,別無選擇。

時間轉瞬即逝,不知過了多久,身旁的丁香同香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