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來意,本王自會放你進來,怎會將你這堂堂的朝廷命官拒之門外呢?”
李元霸這麼大度地一說,王玄策更是羞愧地無地自容了。
“就是,我之前就和王師兄說過了,他就是不信,這不倒黴了嗎?”杜荷坐在李元霸身邊嘿嘿笑了起來。
“你小子少說兩句吧!”李承乾瞪了杜荷一眼,道:“指不定又憋什麼壞主意呢!”
李元霸笑著搖了搖頭。看著王玄策道:“王大人,如果本王沒猜錯的話,你應該是出生於太原王氏吧?”
王玄策可不敢在李元霸跟前編瞎話。點頭道:“回稟殿下,屬下乃是洛陽人氏。祖上的確出自太原王氏,不過家祖當年曾經與王氏高層的關係太差了,所以這麼多年了,也沒有多少聯絡!”
李元霸的神色變化都被王玄策看在眼裡,特別是在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眼睛中閃過一絲厲色。
對於王玄策的解釋,李元霸並不在意,反正現在的大唐早就已經沒有五姓七望了。即便王玄策是太原王氏的族人又能怎麼樣?
李元霸當下是哈哈大笑道:“本王就說嘛,若非王大人出身於世家大族,怎麼可能如此不凡?對了,本王府上的長吏,現在的琉球刺史王浚,亦是出身於太原王氏,若是王大人日後有暇的話,可以去登州看看,相信王長吏定會好好招待王大人的!”
在李元霸率領神武衛大軍將琉球徹底攻陷之後,就將原本效力在其麾下的官員、將領們全都派遣了出去。也算是論功行賞吧。
除了蘇定方、劉仁軌那些實在是不願意離開李元霸的人之外,就連一些普通的神武衛兵士們都被他給派了出去任職。
而在李元霸麾下的這些人中,王浚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再加上眼下琉球上的一切都是百廢待興,以王浚的能力自然可以獨當一面,所以李元霸就上奏李世民,將他派往了琉球列島,暫時做個刺史。
相比起王浚來,王玄策雖說年紀要稍長一些,但是他所差的是經驗,甭管是處理政事還是參加戰爭的,各種經驗都欠缺。
所以。李元霸才會讓王玄策等有機會去一趟登州,拜訪拜訪王浚。想來看在自己的面子上,王浚也會悉心指點他的。
“謝王爺提點。細算起來的話,王長史還是下官的叔爺,若是日後有機會的話,下關定要去往登州拜望王長史!”
王玄策知道自己目前的身份地位,他不過是一個初得品級的小官,若是不遠萬里去投奔這位叔爺的話,先不說人家不一定鳥他,單單以王浚與太原王氏的關係,他不被打出來就算是不錯了。
不過現在卻是不同了,有了李元霸的照拂還有引薦,他想要去登州拜訪王浚的話,還真不是什麼大事。
再看李承乾,見李元霸對王玄如此重視,還以為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所以也顯得十格外的高興。
“好了,還是說說正事吧!”李元霸見恭維地差不多了,索性就敞開天窗說亮話了,“你們倆特意跑來,依著本王來看,定是給那王大人撐腰的!有什麼事趕緊說,本王已經讓後廚準備好了飯菜,一會你們幾個就都別走了,在本王這府上吃個便飯!”
“嘿,那感情好!”李承乾搓了搓手掌,道:“已經有段時間沒在四叔府上用膳了吧?我還真是挺想那些廚子們的手藝的!”
“王爺,實不相瞞,這次我跟著王師兄前來就是來向您求官的!”
杜荷沒有李承乾那麼虛偽,從袖子中掏出了一張名帖,道:“王爺,這是我父親筆寫的名帖,您看看!”
一邊這樣說著,他還把手中的帖子給遞了出去。
“武王殿下親啟:吾有一徒姓王名玄策,乃貞觀七年舉經明,現於長安縣衙任司馬一職,然其……下官杜如誨敬上!”
杜如誨這封信所要表達的意思,無非就是在說他的弟子王玄策如何如何有能力,在外交以及打仗方面的見解如何如何獨到……總之一句話,就是想要把王玄策舉薦到大唐派往波斯帝國的使團裡面去。
畢竟波斯使團計劃,牽扯到大唐吞併波斯的偉大藍圖,李元霸這邊才剛剛開始組建,沒想到就有人主動送上門來了,而且還是歷史上創造奇蹟的名人,李元霸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當然了,儘管心中狂喜,可是李元霸臉上仍舊是不動聲色,他淡淡地瞟了王玄策一眼,道:“王大人,你可知波斯使節團與我大唐的重要性?”
這次決定派遣波斯使節團的任務,是絕密,李元霸相信,就算王玄策是他杜如誨的親兒子,他也不會將這種事情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