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這個機會咱們不能錯過。”陳昂終於不再猶豫。乾王朝因為是接受禪讓的緣故,並沒有經歷過****,再加上陳昂勵精圖治三年,雖然不說什麼天下太平,兵強馬壯倒也不是虛話。
洪江大喜,主動請纓道:“臣請帶兵。”
陳昂道:“將軍今年多大歲數了。”
洪江道:“臣還年輕,不過七十歲。”
陳昂笑道:“昔日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今日將軍古稀不服老,今日朕有將軍,朕的福氣啊。”
就在這個時候,陳光開口道:“父皇,兒臣請出戰。”
大家頓時安靜下來,略微有些詫異地看向陳光。
陳光今年已經算是十五歲的人了,在古代社會這已經是個成年人。
陳昂也有些錯愕地看著陳光,他沒想到陳光會有這樣的請求。
陳光話音一落,禮部尚書趙鼎馬上站出來,說道:“不可,萬萬不可。”
陳光看向自己這個老丈人,問道:“為何不妥?”
趙鼎道:“殿下千金之軀,戰場瞬息萬變,所以不妥。”
他這說的算是委婉的,陳光用白話翻譯了一下,就是“怕你被搞死”的意思。
陳光笑道:“《漢書》裡說,男兒要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再說了,咱們這次出征,必定勢如破竹,手到擒來,我不過當是去玩罷了,又能有什麼危險。”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趙鼎還是不同意,道:“那也不行,就算是讓洪老帶兵,你也不能去,太危險了。”
洪江一聽這話,頓時就不樂意了,道:“趙老,你這話我可就不愛聽了,本來就應該是我帶的兵,什麼叫就算?”
趙鼎不去理會他,而是對陳昂鞠了一躬,道:“皇上,聖人云:禮不伐喪,如今陳國內亂剛定,不宜對陳國用兵。否則,恐怕要糟他國嗤笑。”
所謂禮不伐喪,是指諸侯之間交戰的時候,當獲悉敵國君王去世或國內發生嚴重災禍時,一般都不會趁火打劫而要略表哀矜之意。
西周五禮之一的凶禮即要求對他人或別國的各種不幸事件要進行悼念、慰問、互助,這方面的禮節儀式包括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等五個方面。
不僅中原,即使蠻夷之地的諸侯國也漸漸接受這樣的規則。如楚共王伐陳,即“聞陳喪而止”。
所以,趙鼎搬出這個說辭來,可謂是有理有據。
然而,洪江似乎並不吃這一套,他冷笑道:“迂腐,你難道忘記了當年宋楚兩國泓水之戰,宋襄公將勝利拱手送給楚國,成為千古迂腐笑談的典故了嗎?”
周襄王十三年春,宋、齊、楚三國君主會於齊,在宋襄公的強烈要求下,三國同意於同年秋在宋國召開諸侯大會。同年秋,宋襄公以盟主身份約楚成王以及陳國、蔡國、鄭國、許國、曹國之君在盂會盟,齊國和魯國藉故未到。宋襄公不顧公子目夷的建議,輕車簡從赴會,以爭取與會諸侯的信任,結果在會場上遭到楚成王的突襲被擒。楚成王挾之進攻宋都商丘,宋軍堅守,數月未下。不久,在魯僖公的調停下,楚成王於同年冬釋放宋襄公。
宋襄公回國後,不甘受楚之辱,亦未放棄爭霸之心,不顧公子目夷和公孫固的勸說,於周襄王十四年夏,聯合衛國、許國、滕國三國進攻附楚的鄭國。楚成王為救鄭率軍攻宋。宋襄公遂由鄭撤回迎戰。
當時,宋軍已先在泓水北岸布好陣勢,處於有利態勢,但宋襄公遵守“不排成打仗的陣列不能開始戰鬥”的陳舊觀念,在楚軍渡河之際及渡河後尚未列陣之時,兩次拒絕乘機出擊的正確意見,直待楚軍從容布好陣勢後才下令攻擊,以致大敗,襄公重傷,不久死去,宋國由此失去了爭霸的實力。
洪江利用這個典故來譏諷趙鼎的迂腐。
說實在的,對於這種文武雙全的人最頭疼了,你動手打他不過,跟他講道理還特麼的講他不過,這就很尷尬了。
周鼎還想要說什麼,但是想半天什麼反駁的話也說不上來,只好心不甘情不願地回到佇列之中。
其實,他並不是反對戰爭,只是不想讓陳光上前線罷了。
為什麼?這其實很好理解。就算是再安全,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就保證陳光會安全回來,哪怕是出一丁點意外,陳光交代了,那對周鼎來說,都絕對是一個噩耗。
自己的女兒,對吧,不要名分,甚至於嫁娶之禮都給省了,死皮賴臉跟著這晉王殿下。如此也就罷了,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