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霹靂。比軍在列日地區的守備,全部都要仰仗這些巨型堡壘作為火力支援和防禦支點;而目前這些“陣眼”已被拔除,比軍在馬斯河以東的防守便再也無法支撐下去了。過不多時,德軍便會以鋪天蓋地之勢從三面包圍列日;而這座號稱歐洲第一要塞的主城,卻是根本無法抵禦侵略者的進攻!
作為第三師的師長,勒芒對自己部隊的情形再清楚不過了。比利時這個國家的陸軍戰鬥力,從來就與“強大”一詞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從1839年起就由歐洲五大強國所保證的中立地位,使得比利時的軍隊被國民普遍視作毫無用處的東西;軍方不僅每年得到的經費少得可憐,國內一片“好男不當兵”的氛圍也讓其無法吸收到青年俊彥為之效命。公眾對國外發生的情況無動於衷,國會則被經濟問題所困擾,最終的結果便是軍隊狀況任其惡化,而與土耳其人的情況毫無二致。目前的比軍裝備稀劣,訓練缺乏,相較於對面冠絕全球的德軍部隊。簡直是有著天地一般的差距!
除此之外。勒芒對面前德軍的陣容也做出了誤判。埃姆米西這支由互不關聯的獨立旅所臨時組成的特混部隊。讓按照正常番號來判斷陣容的勒芒誤以為他所面臨的是8個德軍整編師的強大兵力;在已經失去東岸堡壘屏障的情況下,單單1個第三師在毫無防守工事的列日市區顯然不足以抵擋8倍於己的德軍的攻擊。為了避免被德軍合圍而後吃掉,保住這個對比利時而言至關重要的一個師,勒芒遂決定率部撤出城外,同在盧萬陸續集結的比軍主力會合。實際上,埃姆米西的突擊部隊即便是加上新來的援軍,也只有堪滿5個師的陣容;如果比利時第三師選擇在複雜的巷戰中堅決抵抗,德軍攻下列日至少也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
由於列日以東的堡壘陷落的實在是太過突然。距離自己只有不到十公里的德軍在眨眼間就能抵達眼前,比軍根據勒芒的命令,開始立即向後方的盧萬大本營轉移。本身就缺乏訓練的比利時軍隊,在這種匆忙撤退的逆風局中拙態盡顯:不僅道路兩旁盡是他們倉促撤離後所遺棄的各種輜重灌備,就連至關重要的倉庫、兵營、火車站甚至是馬斯河上的橋樑都沒有去破壞。看著倉皇撤退的子弟兵,列日市民心情沉重,酸澀難當;之後迎接自己的,就只能是亡國奴的悲慘生活了!
1913年5月5日下午,德軍馬斯河兵團在齊柏林飛艇部隊的空中支援下,一舉攻陷了蓬蒂斯、埃弗涅等6座位於馬斯河東岸的比利時巨型堡壘。防守其中的2400名比利時要塞守備人員被盡數殲滅。他們不是在重型飛艇雷霆萬鈞般的轟炸中喪命,就是以渾渾噩噩的姿態拖動身軀走進了德軍的戰俘營。截止到夕陽西下之時。德軍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了波濤洶湧的馬斯河岸邊;在它的另一側,便是因河為池的比利時守備重鎮列日。落日的餘暉中,坐落於馬斯河西岸的高達150米陡坡上的列日主城金光燦燦,它就如同是一座雄厚堅實的千里金城,巍然阻擋在了德軍西進的道路之上。
令包括埃姆米西的所有德軍官兵都感到驚訝的是,眼前的列日支撐竟然沒有任何的比利時守軍進行抵抗。在確認中央大橋沒有安裝爆炸物之後,4個旅的德軍正面部隊便隆隆越過馬斯河天險,朝著眼前的列日城全速開拔。點點的星光中,列日中央塔頂的比利時國旗倏然降下,一面德意志帝國的紅白色三色鐵十字國旗徐徐升起,在凜冽的夜風中獵獵飄揚。
封存倉庫,佔領營房;控制鐵路,駐守橋樑。在魯登道夫的指揮下,進城德軍以極高的效率接管了比利時軍隊留給他們的遺產財富,發現的輜重被分類堆積,撿獲的武器作為補充納入德軍部隊。另一面,兵團司令埃姆米西找到了列日市長,在槍炮的威逼下與其簽署了城下之盟:列日必須承擔起德國佔領軍的一切費用,並保證城中不會有一個市民攻擊德軍,否則便會遭到最“殘酷無情”的報復。埃姆米西現在躊躇滿志,只要飛艇部隊在明天再出動一次,列日西部的六座堡壘也將全部被炸燬;而自己為主力兵團開啟前路的任務,也就隨著列日要塞的徹底攻佔而隨之實現!
次日清晨,又是一批從科布倫茨起飛的巨型飛艇飛抵戰場前線,列日城中的比利時市民終於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到這種天空中的戰列艦了。當基洛夫們扭動著龐大的軀體,在距離樓層不遠處的空中嗡然飛過,於地面投下一片片陰影的時候,所有列日市民都被這眼前的恐怖場景驚得目瞪口呆。列日的下院議員塞勒斯坦當時正巧在聖皮埃爾廣場,看到天空中赫然出現“一條飛在空中的肥碩鯊魚”,它遮住了陽光紅日,體型巨大到令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