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2部分

毫無疑問,這場空前的勝利應當歸功於魯登道夫。是他一手製定並指揮實施了這一令人歎為觀止的戰爭藝術:德軍利用內線作戰的空間距離和鐵路運輸的優勢,將大量主力快速轉進到預定戰場;與此同時,再用部分力量作為牽制、拉長敵軍的兩翼戰線,最後集結全部精銳,於俄軍最薄弱的側翼予以致命一擊。面對腹背受敵、且兵力只有敵軍一半的極端不利情況,魯登道夫能敏銳抓住這一閃即逝的戰機,並瞬間翻盤、反敗為勝;其戰略眼光之出類拔萃,組織計劃之有序嚴密,戰術手腕之凌厲鋒銳,絕對堪稱軍神般的頂尖存在!

除了魯登道夫之外,這場逆境翻盤的偉大勝利還要歸功於其他的德軍將領:得歸功於作戰處副處長霍夫曼中校,是他提前一步讓在貢比楠一役中受挫的德軍後撤轉進,並率先提出了先打俄第二集團軍的設想,從而為魯登道夫的計劃制定奠定了堅實的理論根基和實施條件。得歸功於興登堡,是他的沉著堅定感染了魯登道夫,使其能夠在危若累卵的形勢下克服了性格上的缺陷,並讓後者的才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得歸功於格呂特納,這位後勤部長兢兢業業的工作,使德軍無論是長途轉進還是雷霆進擊,都能保證物資充足、井然有序,從來沒有出現過像俄軍一樣的混亂場景。魯登道夫的徹底勝利還要歸功於第一軍軍長弗朗索瓦,正是他的兩次臨戰抗命,幫助魯登道夫順利完成了對俄軍側翼的突破,並實現了對整個俄第二集團軍的全面合圍。

除了德軍自身的原因之外,他們的勝利還要歸功於敵人。得歸功於法國人,是他們的層層催促,讓薩姆索諾夫的軍隊在持續的高強度行軍中耗盡了體力;得歸功於俄國無能的後勤,是他們補給保障的驚人混亂,讓這一整支集團軍從進入德境的第一天起就處於忍飢挨餓的境地,極大加速了俄軍戰鬥力的崩潰。得歸功於萊寧坎普,是他“唯恐把德國人嚇跑”的裹足不前,讓德軍沒有了後顧之憂,並使其從容集結起近乎全部的兵力,猛攻另一支俄軍部隊。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德軍的勝利要歸功於此前他們計劃中所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一個因素俄國的無線電訊。嚴重缺乏密碼、密碼員和通訊電線的俄軍,要麼是用初級密碼對電文進行簡單的加密,要麼乾脆就直接明碼發報,而這些電文在訓練有素的德軍密碼員面前,幾乎毫無任何秘密可言。魯登道夫此後也就靠截獲的電訊了。他手下的情報人員白天按時收集電訊,進行破譯或是直接翻譯,每夜11時送抵他的桌前。倘偶有遲誤,魯登道夫就會坐臥不安,並親自前往通訊兵的房間來查明原因。霍夫曼後來也承認,真正使這場戰役勝利的是截獲的電訊。“我們有一個盟友,”他說,“那就是敵人。我們知道敵人的全部計劃。”

當魯登道夫將戰場形勢詳細講述完畢之後,已是臨近中午時分。正午的陽光璀璨耀目,將指揮所映照得一片亮堂。興登堡揹負雙手,高大寬厚的身軀如同山嶽般巍然屹立;他掃視全場,而後用他那雄渾厚重的聲音徐徐開口道:“諸位,我們贏得了一場必將永載史冊的偉大勝利。我提議,將這場會戰命名為坦能堡戰役,以告慰500年前在這片戰場上死難的條頓騎士團士兵。”

霍夫曼聞言抬起頭來,眼中滿是驚訝的神色。1410年,這片土地上也曾爆發過一場大戰,由四萬名條頓騎士團士兵對陣五萬名波蘭、立陶宛和俄羅斯聯軍。然而最終的結果卻與今天迥然兩異,條頓騎士團被打得全軍覆沒,五百年來一直是德國人所不願提及的傷痛。若能以坦能堡來命名這場戰役,則無疑能為先祖一血慘敗於俄國人之手的恥辱。霍夫曼本來亦有此想法,沒想到竟先被興登堡給提前說出!看著眼前的集團軍司令,霍夫曼的眼中第一次有鄭重之情流露了出來。

ps:感謝書友dramekyo的月票支援和書友zhouyu1976、二月三十戒書的打賞~~

第347章全線撤退

正當魯登道夫手握天時人和、於東普魯士挽狂瀾於既倒的時候,西線的七個德國集團軍也如同脫韁的烈馬,在廣袤的法蘭西平原上馳騁出了自己的最強音。

自從邊境戰役結束之後,德軍右翼和中路的集團軍便像是死神手中的幽寒鐮刃,從比利時到法國轟然掃蕩。德軍一路上摧枯拉朽,風捲殘雲;所到之處,面前皆無一合之敵。除了洛林戰線還沒有被突破之外,法軍的所有戰場全部如同冰川雪崩,以近乎不可挽回的態勢向後方滾滾衝卷。

在右翼,由克魯克、比洛和豪森所率領的三個集團軍衝破英法聯軍在比利時邊境的抵抗後,便轟然殺開了一條120公里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