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0部分

戰艦,則更像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她們船體修長,艦橋勻稱,宛若少女曼妙的軀體;而那恰到好處的主炮塔布局,更是如同點睛之筆,讓人看之便覺賞心悅目,渾然忘了她們身為強大殺人兵器的危險屬性。

1913年8月8日凌晨,同盟國地中海艦隊在一片黑夜中全體駛出塔蘭託軍港,前往東地中海進行戰鬥巡航。手中握有6艘形成完整戰鬥力的一流主力艦的豪斯上將,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在地中海中一顯身手,將哈布斯堡皇朝的威名播撒到此前從未到達過的地方。而當前這支幾乎都由義大利戰艦所組成的艦隊,則正是航行在主力艦隊之前20海里處的前衛先遣力量。它們就如同中世紀陸地戰爭中的輕騎兵,承擔著投石問路、偵查警戒的任務;如果發現大批英法戰艦,則可從容指引後方艦隊搶佔戰位,展開每一名艦隊指揮官都夢寐以求的t字戰列。

實際上,豪斯並不是故意要讓義大利人去當這個炮灰出頭鳥的。實在是因為三方艦艇的客觀效能,決定了只能由義大利戰艦來擔任前衛。

從鐵甲艦時代起,義大利設計師就將戰艦的火力和速度並列放在了第一位。他們於1876年開工的italia級大型鐵甲艦,其2號艦的航速竟能達到18。4節之快;這不僅全面碾壓同時代的所有主力艦艇,甚至超越了絕大多數還在圖紙上的巡洋艦。在此之後。雖然義大利設計師們對極速的狂熱有所減弱。但其快速重炮的建軍理念。卻是一直延續了下來,從未有過任何的改變。

當前,義大利海軍中的2艘比薩ii級和2艘聖約翰級裝巡,便是在沒有戰巡的地中海內的最強大的快速軍艦。它們都裝備2座雙聯裝254毫米l45主炮和4座雙聯裝190毫米l45副炮,最高航速達到23。223。75節;厚達200毫米的主裝甲覆蓋了令人咋舌的幹舷高度,而其炮塔、炮座、司令塔等關鍵部位的防護,在正統裝巡家族中也處於世界頂尖水平。無論是14600噸的英國米諾陶級、14500噸的美國田納西級、還是13850噸的法國奎內特級,其綜合效能都無法與這兩級常備排水量在980010200噸之間的義大利戰艦相匹敵!

相比之下。奧匈海軍則沒有一艘效能與之相仿的快速主力艦了。他們唯一能拿得上臺面的快速艦艇,便是1910年末竣工的“斯派恩”號輕巡洋艦:其常備排水量不過3500噸,火力僅為7門100毫米火炮。雖然其航速能達到27節之快,較當前英德兩國最先進的輕巡洋艦也是毫不遜色,但其孱弱的攻防能力,卻是註定了它只能作為外圍偵察而不能突入戰鬥的存在。而囊中羞澀的土耳其人,則更是沒有閒錢投在這種燒錢的快速巡洋艦上,他們了砸鍋賣鐵買來的無畏艦之外,就只有2艘早已不堪擔當大任的阿卜杜勒級渣渣防護巡洋艦。因此,當前同盟國聯合艦隊的偵查分隊中。便幾乎全是清一色的義大利艦艇;而航速稍慢的奧匈戰列艦則在後方壓陣,隨時準備給予義大利人支援。

地中海的面積雖然遠不如大西洋那般寬廣浩瀚。而東地中海上的尺寸甚至不如北海;但對於視野範圍最多隻有24公里左右的戰艦而言,仍是一片難見邊際的廣袤天海。要想在這片海上順利發現目標艦隊並尋求決戰,也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盟國艦隊一連在海上晃了兩天,都沒有發現那支在東地中海上巡遊的協約國主力艦隊的身影。不過在此期間,義大利人的偵查分隊倒是又成功捕獲了3艘協約國商船,依照以往協約國艦隊的反應速度來看,他們估計也立此不遠了!

“司令官閣下,‘高爾特’號輕巡洋艦發來訊號,他們在164方向發現一片濃重的煤煙雲團,估計極有可能是協約國的運輸船隊或戰艦叢集!”

“哧……”伴隨著蒸汽執行機構推開305毫米厚重大門的刺耳聲響,一名參謀軍官快速走進了“但丁?阿里格里”號戰列艦的司令塔,向站在上首的萊費爾中將稟報了這一訊息。在義大利對法國宣戰之後,原本擔任海軍參謀長一職的萊費爾被政府任命為艦隊司令,並在這艘義大利唯一形成了完整戰鬥力的無畏艦上升起了他的將旗。而由於但丁?阿里格里號是作為裝巡領艦編入了前衛,因此,當前這支快速艦隊,正是由萊費爾本人親自指揮。

聽到副官的報告,萊費爾眼中驟然流露出一絲銳利的光芒。經過兩天的巡航遊弋,法國人終於是對自己的挑釁行為做出了回應;不過這一次,但丁號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它的後方還有一支足夠讓法國主力艦群全軍覆沒的強大艦隊。身後有人的萊費爾登時信心倍增,他略微思考片刻,隨即對走進司令塔中的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