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5部分

正面的30毫米傾斜車體之上,綻爆開如玫瑰綻放的層層紅色火光。雖然炮彈沒能擊穿它的裝甲,但劇烈的震動卻直接誘發了這種初級戰車的機械故障;突擊炮就此停在了原地,三名成員從觀察口中倉惶跳車逃出。不過該門法軍大炮也沒有高興多久,在空中德軍轟炸機的飽和攻擊下變成了一堆燃燒的廢鐵。在協約國的戰鬥機和高射機槍還沒有出現的當前,擁有空中打擊力量的德軍,無疑能在陸地上的博弈中佔據不對等的優勢和先手。

赤光爆射,彈片激舞,德軍手榴彈飛甩投擲,將塹壕中苦苦堅守的法軍士兵壓得喘不過氣來。雖然失去了突擊炮的支援,但塹壕上的缺口已經被開啟,德軍後續力量正源源不斷地趕往支援,防線缺口越來越大,最終不可收拾。最後,人員傷亡過半的奧塞斯所部被迫撤退,整個巴黎外圍防線已經被德軍所完全佔據!

ps:感謝書友想看小兵的人、地獄皇女和cllyf的月票支援~~

第423章地中海暗流

落日西沉,晚霞如血,義大利首都羅馬沐浴在這片金紅色的光暈裡,顯得壯觀而又亮麗。一幢幢米蘭式的建築星羅棋佈,鋪展綿延,雖不及倫敦巴黎那般繁華富麗,但卻也別有一番屬於義大利的流暢清新的感覺。

人頭攢動,電車叮鈴。兜售各種物品的商販在人流之中穿梭往來,色味俱佳的比薩和義大利麵在街邊隨處可見。街道上沒有站崗執勤計程車兵,諸如郵政局、政府大樓、王宮之類的重要場所也沒有額外架設機槍和鐵絲網,一片歌舞昇平的場景;只有報童懷中那一份份整版整面報到歐洲戰爭的報紙,才在提醒著這幫亞平寧半島的美食家們:慘烈血腥的歐洲戰爭,就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激烈上演。

1882年,德奧意三國在奧匈首都維也納締結了同盟條約,這是俾斯麥利用義大利與法國在突尼西亞殖民地上的矛盾,以孤立法國為目的所在外交上取得的又一次勝利。然而令老首相所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地中海國度卻根本不像哈布斯堡一樣對柏林忠心耿耿,而是在始終都在和以法俄為首的協約國暗通款曲,甚至單方面同法國簽署了有關殖民地的諒解條約。由於意奧之間所存在的歷史宿怨、領土糾紛和巴爾幹爭端,使得義大利成為了三國同盟當中的最脆弱的一環;他們與德奧締結的僅僅是防守同盟,而並非是共同進退的攻守盟約。當歐洲大戰爆發之後,義大利便不出意外的以他們與德奧簽訂的防守同盟為藉口,宣佈在這場由德國主動宣戰而引爆的戰爭中嚴守中立。對戰爭前景拿捏不準的義大利人。要來個坐山觀虎鬥。等交戰雙方的勝負趨於明朗之際。再對弱勢的那一方落井下石。

實際上,義大利在大戰爆發後宣佈中立,也並非全然是出於觀望騎牆、奇貨可居的考慮。實際上這個國度,根本沒有做好加入到大戰中去的任何準備。

時間進入20世紀,籠罩在歐洲上空中的戰爭烏雲,隨著一紙英法協約的簽署而變得愈發濃重而猙獰。擁有直接利益衝突的兩大陣營都開始加緊擴軍備戰,矢志要在未來爆發的戰爭中搶得先機。然而就在歐洲列強們都在厲兵秣馬的時候,義大利人卻仍舊在懶洋洋地曬著地中海和煦的陽光。不想去做有關於戰備的任何事情。義大利與法國和奧匈之間雖然都有罅隙,但義大利人深知這兩個鄰國的主要仇恨都不在自己身上:法國對德國恨之入骨,開戰之後肯定是直搗柏林,而奧匈和俄國之間,也早就是一對不死不休的仇敵。一旦爆發歐洲大戰,義大利所受到的壓力將是所有歐洲大國中最小的;更何況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這也為義大利的安全提供了一層堅實的天然壁壘。

由於這些緣故,義大利便基本上與整軍備戰這個詞彙談不上半點關係了。他們每一千名士兵當中,就有330人是目不識丁的文盲;這個數字不僅超過了腐朽崩壞的沙俄。更超過了民族紛亂、語言眾多混雜的奧匈,位居全歐洲之首。除此之外。義大利軍隊的訓練、裝備、戰術指揮和作戰意志,也都和德法這種頂尖陸軍強國有著雲泥般的差別;即便是塞爾維亞、希臘這些巴爾幹彈丸小國,其陸軍力量也能傲視這群被衣索比亞土著打得賠款求饒的傢伙!

而在海軍這一傳統的強項領域,近年來的義大利,也呈現出了疲軟的跡象。義大利原本是最早提出全重炮搭載艦理念的國度,其艦艇設計水準之優越也是冠絕世界;然而其國內相互傾軋掣肘的各黨派勢力、連年低迷疲軟乏力的國民經濟、和這個民族在骨子裡所流淌的憊懶血液,卻都是極大拖累了義大利海軍在這場大變革中迎潮而上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