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俄國拼個昏天黑地,他們之所以會首先挑起這場戰爭,完全是因為聖彼得堡所推行的黃俄羅斯戰略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日本的國家安全,以至於不得不以國運相賭,透過先發制人的戰場勝利來謀求俄國承認其在遠東地區的權益。
在另一個位面中,日俄戰爭早在1905年9月就應該在美國的斡旋之下宣告停戰,然而在這一片時空裡,這場原本只持續了1年半的戰爭卻由於英法協約的延遲締結、和沙皇求勝的信念改變而得到了大幅度的拖延。持續的戰爭使得日本的人員和物資消耗都遠勝於歷史,這對於本就靠竭力壓榨國內民眾來維持戰爭的日本政府而言,無異於是一個更加難以承受的局面。一旦傷亡損失達到他們所無法承受的臨界點。那麼滿洲前線的戰局就會在俄國人的進攻下瞬間崩壞!因此。在目前戰局仍對日本有利的情況下結束戰爭。便成為了日本大本營的唯一選擇。畢竟他們的根本目的是讓俄國放棄對南滿的侵入,而經過日本這兩年多來近乎是節節勝利的對俄戰爭,俄國應該也會放棄對這一地區的訴求了。
威廉表情漸轉凝重,道:“目前日俄雙方都已無力再戰,只要小尼基和日本猴子們的頭腦中還保留著最基本的理智,那麼他們便不會再度開啟戰端,而是會竭力促成這場停戰和談。短則10天,長則一月。這場令人歡欣鼓舞的戰爭就會遺憾的畫上句點,而這對於我德意志而言絕對不是什麼有利的事情。”
“按照父親的意思,我德意志接下來又該如何採取行動?”清英問道。
威廉徐徐道:“沒有其他的辦法了。為了避免俄國而同我們產生正面衝突,帝國只得繼續推行禍水東引的戰略,透過各種方式來鼓勵俄國把戰略重心繼續投向遠東地區。在這場持續了2年多的戰爭裡,小尼基沒有撈得任何的好處,反而在戰場上被日本人狠狠扇了幾個耳光,以他的性格定然是咽不下這口氣。等到俄國國內的局勢恢復,我德意志再出面加以利誘挑撥,相信他應該會很愉快的決定整軍備戰。前往遠東對日本實施復仇的。”
聽到這裡,清英的眉頭不由得漸漸皺了起來。從沙皇尼古拉的個人意願而言。自然是迫切的想要摁死給他造成了屈辱的日本無疑,然而威廉在比約克島之行中對沙皇的“誘騙”失敗,卻無疑是顯露出了俄國皇帝的意志已經不再意味著絕對的威權。歷史上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敗之後並沒有前往遠東去找日本復仇,絕非是尼古拉二世大發慈悲的放過日本人,而是有著廣泛而深遠的緣由。
1905年9月,日俄停戰的朴茨茅斯合約在美國簽訂,然而戰爭造成的影響卻並未就此散去,仍像陰霾一樣籠罩在日俄兩國的上空。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留給交戰雙方的都是一個爛得驚人的爛攤子,其中又以俄國的糟糕局勢更加為甚:國家財政瀕臨崩潰的俄國,不得不再度向法國的銀行資本家們求助,如此一來,俄國的國家政策也就再一次打上了深深的法國元素。而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上來看,俄國的東進戰略都是法國所根本無法接受的!與此同時,英國出於擔心英法協約在陸地上的乏力,急需俄國這個龐然大物在東線牽制住德國的力量,因而也透過各種手段來威脅規勸沙皇將目光重新投向歐洲。在外部壓力的干涉下,自身因日俄戰爭的鉅額消耗、和動盪混亂的國內形勢而極端虛弱的沙皇政府,也是無法挺起任何想要反抗的腰板。
從軍事上看,俄國也必須暫時放棄在遠東地區的爭奪。日俄戰爭的失敗清晰的彰顯了一個事實結論:俄國在遠東地區勝利的可能性,與俄軍戰略力量從歐洲向遠東投擲的距離成反比。俄國在遠東經濟實力過於薄弱,漫長的路程會極大的稀釋他們本可以在遠東地區投放的軍事力量;單靠一條尚未完全通車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根本無力支撐起他們在人煙稀少、萬里荒原的東方土地上的侵吞戰略。相比於俄國陸軍120萬人的常備軍力和動員後可超過600萬的恐怖數字,他們在遠東戰場上所維持的兵力,在最多的時候都只有不到70萬人的規模便足見一斑。至於海軍……他們在對馬海戰中把老本都給輸了個乾淨的行為便是最好的例證,事實已經證明,這種不切實際的萬里遠征就純粹是去送肉!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便是俄國的根本核心利益並不在遠東。
不可否認的是,儘管由前財政大臣維特所力主興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使得俄國獲得了染指遠東的綠色通道,“黃俄羅斯”的大片土地和永久不凍港的誘惑始終縈繞在聖彼得堡的心頭;然而自彼得大帝以來,橫跨亞歐大陸的俄羅斯就成為了一隻名副其實的“雙頭鷹”,一頭狼顧遠東,一頭虎視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