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部分

奧同盟一經建立便很難再被廢除;而奧匈在“巴爾幹國家的那些混賬事”上又和俄國在宗教、民族、領土等各領域有著無法調和的矛盾,這便註定了聯奧的德國將必然會同傳統盟友俄國成為敵手。在柏林會議簽署的那段時期。法國還未從普法戰爭中的大失血中恢復過來,俄國的確如俾斯麥所料的那樣迫於壓力而重新加入了三皇同盟;而當法蘭西不死鳥恢復了元氣,朝德國怒目相視,並開始滿世界尋找對抗德國的盟友的時候,對德國在柏林會議上下絆子的行徑懷恨在心、和同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問題上有著尖銳對立的俄國頓時就擺脫了德奧聯盟對他們造成的壓力陰影,併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和法國人走到了一起。

儘管在此之後,俾斯麥又透過一個堪稱繞口令的方式和俄國簽署了《再保險協定》,但這只是解決了德國在德法單方面爆發戰爭之下的東線安全,對於由俄奧矛盾所連鎖引發的德俄關係這一至關重要的因素隻字未提。而那場導致2000萬人死亡、德意志帝國為之崩潰的世紀浩劫,正是由奧匈對俄國的保護國塞爾維亞宣戰所引發的!俾斯麥所一意孤行的“德奧聯盟”(威廉一世曾竭力反對這個計劃未果),無疑是他在光輝一生的外交史上所抹不去的汙點。

不過,雖然作為穿越者的清英很清楚這一點,但他卻已經無力改變這位已然物故的老首相所留下來的遺產。目前在整個歐洲,德國所真正能夠仰仗的唯一夥伴,就只有自1879年來便結成防禦同盟、如今早已和德國是攻防一體的奧匈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