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0部分

去年5月。德軍裝甲部隊以近乎無敵之姿橫掃了整個西歐;地處大洋彼岸的美**方在震驚駭怒之餘,也深切感受到了雙方在裝甲力量上的巨大差距。隨著德美之間停戰談判的破裂。美國陸軍急需一款能夠對抗德軍裝甲力量的坦克來應對下一步的戰鬥,m4謝爾曼便在巨大的歷史慣性下,提前出現在了美國陸軍高層的面前。其戰鬥全重31噸,動力為一臺400馬力的汽油機,重量和機動性都略遜於採用柴油機的4號坦克。唯一和史實有所不同的,便是其在設計之初就選擇了穿甲能力更強的76毫米l52火炮:由於美國陸軍正面臨著嚴重的反裝甲壓力,原版的75毫米l40火炮在剛剛提出方案之時,便被毫無懸念的立即否決了。

儘管在美國陸軍高層的眼中,這款謝爾曼型坦克的攻防效能,距離他們心目中的理想戰車還有相當程度的差距,但這已經是軍械局在他們所規定的三個月時間限制內,所能拿出的最好作品了。戰鬥全重42噸、裝備90毫米l53火炮的重型坦克“潘興”尚處於研發的初始階段,其在懸掛、火力、防護、和重量上的大幅提升,所帶來的是設計領域的全面推倒重來;而美國陸軍顯然已經無法等到m26潘興式完成設計和測試的一年以後,再進行大規模的坦克量產。德國人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裝甲部隊必須快速形成戰鬥力,哪怕是效能不及對方也是刻不容緩!在匆匆完成了越野測試、並進行了小範圍的改進之後,謝爾曼型坦克便從1937年10月起投入了全面量產。時至今日,美國陸軍已經接收了近2000輛該型坦克,其出乎意料的可靠耐用,讓原本是趕鴨子上架的陸軍高層長鬆了一口大氣,心中不禁感嘆戰爭果然是科技的最好催化劑。

然而,這款坦克在效能上的劣勢,卻是隨著當前和德軍同行的交鋒而毫無保留的暴露了出來。由於變速箱放在車體前部,使得長長的傳動軸不得不從車體底部貫穿整個前後,從而大幅增加了坦克本身的車體高度而這顯然直接影響到了它的裝甲防護。謝爾曼型的車體正面為51毫米47度傾斜,炮塔正面更是隻有63毫米的垂直裝甲,德軍iv號坦克上的88毫米l50火炮在1000米外就能將其首上輕易貫穿。它的38毫米側面垂直裝甲更是隻能防反坦克槍,除非穿甲彈的入射角度極大,否則都必然會形成致命的穿透。

而面對iv號坦克60毫米60度傾斜的車體首上,謝爾曼所裝備的76毫米火炮在這等效厚度高達175毫米的裝甲面前根本無能為力,即便是採用硬芯穿甲彈apcr,打在對方的車體正面也只是一聲清脆的反彈。美軍坦克手只能尋求在500米以內用apcr擊穿對方的炮塔正面,或是攻擊其相對薄弱的側面裝甲。由於iv坦克的車體側面也有60毫米厚的防禦,這使得它對謝爾曼的免疫區擴充套件到了左右各30度的範圍(理解不能的請自行重修空間幾何);要想獲得小角度的側擊,美軍坦克兵得先祈禱自己不會在接近的過程中被訓練有素的對手發現摧毀!

由於效能上的巨大差距,使得這場坦克交鋒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場一邊倒的戰鬥。德軍以損失4輛坦克的代價,擊毀18輛謝爾曼,後者高大的身形在德軍炮手的瞄準鏡中極易被捕捉,而被擊穿之後的10輛當中有8輛都會因發射藥爆燃而騰起熊熊火光。此役之後,謝爾曼在美軍當中得到了一個郎森打火機的諢名,而德軍則稱之為山姆烤肉爐。損失嚴重的美軍被迫停止前進,官兵們心中充滿了沮喪和驚疑:除了己方坦克和戰鬥素養與敵方的巨大差距之外,他們更關注於這支德軍裝甲力量為什麼會在這裡出現。難道他們已經佔領了巴拉科阿,並將大量擁有重武器的軍隊都投送到陸地上來了麼?

“報告,第107空降團已經得到了一個裝甲營和一個步兵營的增援,目前該部防線趨於穩定,第二波登陸部隊正在透過擴大的探頭快速上岸!”

位於波多黎各的前線指揮所中,得知這個訊息的德軍將領們無不面露振奮之色,空軍出身的凱塞林更是長出了一口大氣,心中緊繃的情緒終於舒緩下來。由於第107空降團的電臺在第二個小時的戰鬥中即告被損壞,位於後方的任何一支部隊均不知道這個降落位置大幅偏移了原位的空降團的處境,凱塞林甚至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即完全成建制的失去這支部隊。而這則最新傳來的戰報卻是讓他有柳暗花明之感,雖然這個空降團蒙受了超過4成的傷亡,但他們最終還是在美軍的坦克碾壓之下保全了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之後,他們便依舊能夠再度重返前線繼續作戰。

“發電報給舍爾元帥,請他派遣更多的戰艦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