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訝異之色,隨即點頭道:“正如殿下所言。經過大半年的生產和擴充,現在我們的炮兵火力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幾乎所有的野戰炮兵旅都擴編到了18個炮兵連,這意味著我們每個步兵師都能得到約100門正規野戰炮的強力支援。”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將大量繳獲的俄軍火炮編成新的作戰單元。早在戰爭前期,我軍就已經虜獲了數以百計的俄軍火炮,只是由於制式差別帶來的彈藥補給困難的因素,才沒有大規模使用。而現在,我們已經在俄國割讓的土地上接收了多條完整的彈藥生產線,這無疑將使得俄國火炮有了發揮威力的機會。目前我們手中有超過1400門俄式火炮,能用於叢集壓制的也有900門之多,充足的火炮和彈藥,足可保證雙層彈幕的消耗。”小毛奇頓了頓,而後補充說道,“而在有了徐進彈幕之後,我們的步兵戰術也隨之做出了相應的變動。一種名為滲透作戰的戰術被創立出來,目前已經形成了相當完善的體系套路:在徐進彈幕的配合之下,我們完全有信心取得對西線聯軍的突破。”
聽得這番話語,坐在旁邊的清英已然心中雪亮了。小毛奇所說的,正是歷史上一戰後期的德國陸軍所廣泛採用的滲透戰術。
在另一個位面的1918年初,由於自感德國已經再無法進行消耗戰,實際執掌德國全部大權的魯登道夫,決定在美國主力開赴西歐之前進行最後一搏。在持續數月的“皇帝會戰”中,採用滲透戰術的德軍在英法挖了三年的堅實防線上實現了驚人的推進,由胡蒂爾所指揮的德軍甚至開到了距離巴黎僅有50公里的地區。然而由於後繼乏力,魯登道夫的進攻最終功虧一簣;突入英法陣地的德軍被盡數驅逐,並最終在興登堡防線中迎來了第二帝國的崩潰和屈辱停戰的來臨。
平心而論,這一戰術本身無疑是成功的。它不僅讓德軍打破了西線的僵局,更為後世的步兵戰術開創了一片全新的天地。然而在一戰時期,用這一招來突破敵方防守嚴密的塹壕陣地卻有一個繞不過去的軟肋:那就是擔任進攻的一方,需要承受極為嚴重的精英死傷率。
滲透戰術的核心在於突擊分隊。首先,輕裝突擊隊藉助夜色或是徐進彈幕的掩護,悄然潛入戰場無人區、並尋找敵方陣地的薄弱地段實施滲透:毫無疑問的,這本身就是一件危險係數極高的任務。而即便是等到輕裝突擊隊成功滲透進敵方防線,並將電話線、指揮部、後勤站,炮兵陣地等組織機構斬斷之後,重灌突擊隊還要在正面發起攻擊,對事先輕裝突擊隊所繞過的敵方據點實施清剿儘管這些據點的神經單元已經被切掉,但其本身的防禦力仍舊是不容小覷!
由於突擊分隊是冒著對方最猛烈的槍林彈雨衝鋒在前,其死傷人數也就可想而知;而能夠擔任這一任務的,無不都是軍隊當中的精銳。這些身經百戰的老兵的損失,對於任何一支軍隊而言都是傷筋動骨的打擊。更何況在兩支突擊隊完成任務後,後續跟進的步兵還要對剩餘的敵方防線發起一次總攻擊,總損失人數還將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在歷史上的皇帝會戰中,德軍便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且自損人員當中的精銳比例還高得嚇人!
正因如此,清英便沒有向總參謀部兜售這一戰術,而是推動德國戰車轉向東歐,先行解決俄國這一協約國中最薄弱的一環。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總參謀部竟然這麼快就搞出了這一戰術、並準備用於實踐了。雖然在這一位面中,德軍所面臨的戰場形勢要遠好於歷史,但這仍將是一條由鮮血鋪就出的突破道路!
不過這一次,清英卻是不準備再提出反對意見了。
ps:感謝書友寒風吹撤、topdown、溫柔的一匹狼、不想死的小白的月票支援,和zhouyu1976的打賞~~~
第573章行動與接觸
在之前的戰鬥中,清英都一直主張避免在英法軍隊防守嚴密的正面發起攻勢:因為以一戰的技術無法組織起如同二戰般的閃電戰打擊,單靠步兵的血肉之軀和極不可靠的初代坦克,必將是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的行為。然而戰爭卻永遠都是服務於政治的。正因為德國遭到了來自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集團的圍堵封鎖,這才最終以付諸武力的方式、以求獲得柏林預想中的歐洲主導權。只要國家政治需要,戰術可行性向來都是要排名後位的:當前便是這一情況了。
作為協約國三大列強之一,俄羅斯帝國的崩潰、和布林什維克壯士斷腕退出戰爭的一系列劇變,必將在英法國內引發難以想象的震驚狂潮;而與歷史上1918年初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德國戰爭機器仍處於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