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待變可以規避風險,同時,也失去了機會。不過,同壽。聽你的意思,你似乎對仲文很瞭解,對他的能力也很認可啊?”張孚敬頷首微笑,目光中流露出的,盡是鼓勵的意味。
“瞭解倒說不上……”劉同壽這話半真半假。
史書上對於陶仲文的記載不多,劉同壽也沒怎麼留意過,對其人其事,都是一知半解,比如那先天鉛丹的事情。他就一無所知。
不過,不知道過程,並不代表不知道結果。
老陶入京之後,很快就混得風生水起,風光的時間,比他的前任邵元節還長。足足有二十多年!
這說明,即便沒有自己這隻蝴蝶,宮中鬧鬼的事情也會慢慢平息,而且,很可能就是出自陶仲文的手筆。
得知邵元節早就懷疑過乾清宮之後,劉同壽警惕心更高了。古人小覷不得,儘管沒有後世那些系統化的自然科學知識,但長期浸淫此道,對各種靈異事件的瞭解和探知,邵、陶兩人都不會少了。
對方已經佔據了先手,靜觀待變,很可能意味著坐失良機。
陶仲文現在可能出於某些顧慮,還在瞻前顧後,等到被逼得沒有退路,只能殊死一搏的時候,沒準兒就會讓他開啟一片生天。等到一切都成定局,自己就悔之晚矣了。
“老師明鑑,學生一向認為,對敵時,要在戰略上重視敵人,戰術上藐視敵人。陶仲文先前雖默默無聞,不為世人所知,但邵元節卻是成名已久,他不顧親疏之別,一力舉薦仲文為後繼,又豈能無因?”
劉同壽換了個說法,簡單的解釋了一下,他為什麼如此重視陶仲文,然後做出了結論:“所以,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學生以為,坐視乃是下策,主動進取才能贏得機會。”
“好一個料敵從寬,好一個積極進取。”張孚敬撫掌而笑,絲毫不以劉同壽的質疑態度為忤。
笑罷,他的神色又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