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言官已是極限。真要入了閣;恐怕想求個全身而退都不可得……”
他沒提汪鈜這些老輩人;這些人於他的烙印太深;他若下臺;這些人也只能跟著一起閃人;連資源都算不上。反倒是李崧祥、熊榮這樣的地方官;能保全下來;只不過到時候他們的立場如何;還要靠張孚敬指點的接班人自己爭取。
“只有你;同壽;才是最符合老夫期望的”張孚敬如是總結道。
“我?”劉同壽指指自己的鼻子。
“不錯;在投其所好方面;你先前已經做得很好了;只是情報有限;這才犯了忌諱;不過都是小節;卻也無傷大雅;以你的聰敏機變;想要彌補應該不難。當然;老夫最看重的;還是你心懷黎民;有做實事的心思;更有做事的手段;比如你搞出來的那個共濟社……”
“大明太大了;很多地方;朝廷都是鞭長莫及;只能採取士紳、鄉老自治的辦法。此法有利亦有弊;所謂山高皇帝遠;鄉老在地方上一不二;相當於土皇帝;以至流弊叢生。單以稅收而言;朝廷的田賦並不為重;但層層落下去;至少要翻上一倍;苛捐雜稅皆由此而來。”
“子實創一條鞭法;就是針對這項弊政;雖然不能全面約束地方衙門和鄉老勾結;卻可以減少百姓納糧的損耗;老夫以為是良法……”
“學生也這麼想。”劉同壽附和道。一條鞭當然是良法;要不是張居正祭出了這個法寶;萬曆怎麼禁得起三大徵的消耗?
張孚敬高聲道:“一條鞭雖好;但卻比不過你這共濟社;若是子實泉下有知;必會拍案叫絕;全力支援老夫的決定”
“不會吧?”劉同壽嘴張得老大;那個玩意只是他用來擺脫麻煩的;後來還差點被謝蘭那些人當做了把柄;怎麼到了張孚敬這裡;就成了比一條鞭還牛的東西了?
“所以老夫;同壽你資質過人;稍加雕琢之後;立刻會放出萬丈光芒。”
張孚敬對劉同壽的反應相當滿意;老頭一拂鬍鬚;笑道:“你可能沒考慮那麼遠;但此社一成;上情下達就再沒有障礙;因為沒有固定的主事者;地方官員也難以重施故技;與鄉老勾結;即便一時得逞;很快也會原形畢現。姑且不朝廷對地方掌控力的加強;單這稅收……”
他笑得愈發暢快起來:“呵呵;朝廷的收入也許不會增加;但民間的負擔卻大為減少;相應的;對朝廷的向心力就會加強;藏富於民;朝廷應對災禍的餘地也大大增加……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啊桂子實追尋了一輩子的東西終於出現了;他又豈能不讚?”
劉同壽也明白了;其實這就是基層組織的問題。共濟社是劉同壽仿著後世的組織機構制訂出來的;在村鎮中;形成了一個相對民主;又凝聚力十足的氛圍。他的無心之舉;看在致力尋求變革的張孚敬眼裡;卻如同新大陸一般。
大明朝廷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對地方的掌控有限;導致朝廷越來越窮;百姓也越來越窮;中間計程車紳卻越來越富。長此以往;就會步入從前的封建王朝的老路;有鑑於此;桂萼搞出了個一條鞭。
但是;一條鞭的推行卻遇到了極大的阻礙;因為它損傷了士紳的利益;和王安石的變法一樣;自上而下的推行變法;需要上層寄予極大的決心。
桂、張同盟雖然得勢;但嘉靖性情多變;對他們的支援有限得很;再加上競爭對手的掣肘;最終二人的變法甚至都沒開始;就結束了;只留下了一條鞭這個名目。
劉同壽的共濟社則是反著來的;自下而上;雖然真正實施起來;阻力也不會小了;但實行性極強。至少不會因為反對的人多;就根本推行不下去。
尤其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來這裡面的門道的;民間本來就有互相幫忙的傳統;如果採取的推行方式隱蔽性足夠強;很可能共濟社已經形成了足夠的規模;士紳才猛然驚覺;到時卻是為時已晚。
在這個過程中;朝廷的立場其實無足輕重;只要保持中立就好了。沒有官方力量的插手;共濟社本身就足以對抗士紳豪強。只要處理的足夠好;手腕足夠圓滑;幾十年後;大明就會有一番新氣象;迎來真正的中興時代。
張孚敬甚至連推行方式都想好了;劉同壽的身份是什麼?道士啊就用宗教做掩護就行了;這件事只能;也只有劉同壽能夠操作
興致勃勃的把這個構想描繪出來;張孚敬笑吟吟的道:“現在;你明白了吧?老夫只有你一個選擇;助你登頂;就是幫助老夫自己;老夫還有桂子實;能不能得遂平生之志;就看你的了。”
“……”劉同壽徹底確信了張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