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這樣倒也罷了。設九嬪的提議是元傑做出的,元傑不讀周禮,又從何而知這些?其後,陛下令元傑主持祈禱求嗣,並稱之為‘國家重典’,這時,夏公謹終於現身,他上了奏疏,奏請天子,請天子准許文武百官全體齋戒,以感動上蒼……”
張孚敬意猶未盡的說道:“單是這樣的話,他頂多也就和老夫在伯仲之間,誰也不用笑話誰,可這還不算,為了邀寵,他竟是打起了無辜者的主意。昌國公兄弟乃是敬太后親弟,雖然素有浪蕩之評,但也無甚大過……”
放在剛穿越那會兒,劉同壽也就是聽個熱鬧,可現在,八卦中的人卻是和他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之人。敬太后,就是正德的母親張太后,是他的奶奶,昌國公就是正德朝的壽寧侯張鶴齡。
“陛下初掌大寶之時,陛下生母章聖太后入京,朝中多有不敬之詞,敬太后也……”
當年,楊廷和對張太后的說法是,嘉靖是來給他當兒子的。而嘉靖生母蔣氏的出身不高,只是普通民婦,張太后大家出身,又主宰了宮禁這麼多年,難免有些傲氣,這妯娌倆相處不甚愉快,嘉靖是個小心眼,這個仇他算是記下了。
他當時的對手是楊廷和一黨,沒空也沒那膽子再招惹張太后,否則兩者聯手,有可能把他廢掉,另立新君。於是他忍辱負重,等搞掉了楊廷和之後,才奪了張太后的權,使其失去了在宮中的地位。
不過,僅僅是這樣,並不足以宣洩他的怨氣,可身為天子,他也不能任意妄為,廢太后這種事是說不得,更做不得的,他的怨氣無從發洩。
就在這個時候,貼心老秘書夏言站出來了,他將矛頭指向了張鶴齡兄弟倆。
這兄弟倆確實不算是啥好人,紈絝子弟會做的,他倆都做過,不過倒是沒鬧出過什麼大事。最嚴重的,就是弘治朝的時候,他們跟周太后的弟弟長寧伯搶莊田那事兒。
這年頭的勳貴子弟其實都是這個德性,不讀書,就只能這麼混著,想當官是不可能的,為惡也不算大。至少,比起謝丕一家搶奪別人田產強多了,周太后的弟弟,跟他倆是同一個重量級的,沒有以強凌弱的味道。
夏言找了個張家的逃奴,指證他們殺人,藉此奏他們橫行不法。
嘉靖這下樂了,你輕慢我老孃,我對付不了你,卻可以殺你弟弟。當即准奏,下旨就要殺人。
這個時候,張孚敬站出來了。!~!
第132章 逆天二人組
不是張孚敬存心要跟皇帝對著幹;而是這事兒確實做不得。嘉靖孤身入京;卻能搞掉楊廷和;罷黜楊一清這樣的權臣;他靠的不是張孚敬這些人的嘴皮子;而是宗室和勳貴的支援
大禮儀之事;掌握京營的是誰?武定侯郭勳是勳貴之中的重要人物。
要是沒有這些勳貴和宗室在;權傾天下的楊廷和會束手待斃?開什麼玩笑
嘉靖要是敢對付太后;宗室、勳貴們立刻就會疑竇叢生;本來就很熱鬧的嘉靖朝;不定會變成啥德性呢。
夏言敢這麼做;因為他要往上爬;可以不管不顧;張孚敬不敢;因為他是首輔;他要維持一個穩定的局面;以便施政。
這就是所謂光腳不怕穿鞋的道理了。
透過張孚敬的描述;一個成熟老辣;魄力十足的政形象出現在了劉同壽的腦海裡。盛名之下無虛士;能成為嚴嵩登頂的最後一道障礙;夏言也不是吃素的。
夏言這一手;打得張孚敬極是狼狽。光是一個夏言沒啥;關鍵是上面還有個拉偏架的。
嘉靖擅長的權術;主要體現在對朝堂的控制上;他很推崇制衡之道。張孚敬登頂之後;他早就琢磨著要找個人來牽制了;夏言的應運而生;既有他主觀上要上進的願望;同時也符合了嘉靖的預期。
而且;這一次;張孚敬起到的是阻撓作用;夏言才是貼心人;嘉靖會幫哪一邊自不待言。
當然;張孚敬是佔著道理的;而且是一心為了嘉靖著想。但嘉靖才不管那麼多呢;他從來就不在乎形勢什麼的;尤其是在他成功掀翻並擺平了二楊之後;更是自信心暴漲;只覺天下事無不可為;一旦拿定了主意。十匹馬也拉不回來。
張太后哀求;他置若罔聞;
張皇后請;他一腳將其踹入冷宮。尋個機會就給廢了;
張首輔勸諫;他理都不理;張孚敬自請致仕;以表示決心。他當即准奏估計嘉靖心裡也很奇怪;他身邊怎麼這麼多姓張的;而且還都跟他對著幹?
不過;事實證明;他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