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倭國貢使宗設掠寧波,進而襲擾紹興府之事。這樁公案不但是取締船舶司的引子,同時也成了海盜大興的契機。
正德末年,寧王作亂,雖然數月間就被王守仁平定了,但因其舉事而聚集起來的山賊草寇卻沒有被盡數剿滅,而是潰散於江南各地。
因為參與了謀逆,這些人成為了各地官府剿殺的重要目標,江南雖大,也是無處藏身。寧波事件給他們指明瞭逃亡的方向,那就是出海!
倭人兵不過百,為首的更不過是個區區使者,就能殺總督備倭指揮劉錦、千戶張鏜,並綁架指揮袁璡、百戶劉恩。又自育王嶺殺至小山浦,殺百戶胡源,肆掠寧波、紹興兩府,最後更是奪了舟船,安然離去。
由此可見,大明海防之薄弱,殘匪們就像是聞到腐肉的禿鷹一般,紛紛聚集而來,落海為盜,禍亂海疆。沿海衛所各自進剿,但卻敗多勝少,即便勝了,也少有乘勝追擊之舉,海盜們出海避過風頭,隨時可以捲土重來。
近年來,海盜的成分也是日趨複雜,其中夾雜了不少西番、倭人、以及南洋、琉球的土著,勢力越來越大。
作為天子的耳目,錦衣衛有責任將江南的情況彙報到京城,以採取對策。
不過,當今天子對這些煩心事不怎麼感興趣,一直都是聽之任之的態度。而朝中的大臣們更是態度曖昧,一方面逼著備倭使、衛所指揮們進剿,另一方面又不肯提供軍餉、船隻,使得地方軍只能勉強自保,卻無進剿之力,事情就這麼一直拖了下來。
向皇帝彙報這些事,不但會成為朝中大佬們的眼中釘,而且在皇帝心中也落不下好,屬於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以前不是沒有地方上的錦衣衛這麼幹過,可他們的下場都很慘,曹千戶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