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小賊的爭端又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細節,很難引起所有人的共鳴,所以始終有侷限。今次小賊謀的卻是科舉,對天下的儒家子弟來說,這就是**裸的褻瀆!張孚敬幫他把路鋪好了,所以,輿潮不能直接反對他參試,那樣容易激得皇上惱怒,但是,我們可以引導輿論,讓世人關注考試的過程!”
謝正恍然大悟:“讓他去與元節相爭,即便得勝也不要緊,等結果出來,我等只需將訊息放出去,便可引得士林眾人群起攻訐,使得皇上無法隨心所欲的洩題與小賊……”
“不錯。”謝丕冷冷道:“想左右逢源?哼!裡外不是人才是真的!”……)
p
第170章 奉旨辦事
翰林院,這個大明最高學術機構,給世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清貴’二字。
身份尊貴,不須贅言,這裡可是大學士的搖籃,除了給皇帝當兒子,天下間就沒有比翰林更牛的潛力股了。
同時,翰林院的工作也很清閒,一盞清茗香四溢,萬卷經史看不完,這就是翰林學士們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和後世的一張報紙一壺茶,混吃混喝等下班,依稀有些神似。
當然,朝廷不是養閒人的地方,能享受被供起來當菩薩拜的待遇者,無非皇帝一人而已,翰林們終究是打工的,不可能一直這麼悠閒。
其實翰林老爺們也不願意一直閒著,在朝堂上閒著,存在感就會減弱,翰林們都琢磨著養望入閣呢,一直閒著可不是長久之計。只不過,那些尋常的瑣碎小事,翰林老爺們自然不能屈尊降紆,只有可以在天下人,或者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朝政雖繁,可真正能符合這個標準的卻不多,經筵和科舉,正是寥寥不多的出彩之事中,唯二能引起翰林們關注和熱情的重要專案。
經筵,就是翰林學士們給皇帝講經史,那是一個盛大的典禮,皇帝、百官,乃至勳貴,只有身份足夠高貴,才能參加的一場盛宴!對主講者來說,不但有利於增強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印象,而且還能在一群大人物面前刷存在感,是無比榮耀的一件事。
而科舉就更厲害了。考官和考生之間,那是有師生的名分在的!一次三百多進士學生,這種好事哪兒找去?
儘管不是所有進士都能成大器,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僅僅因為一個師生名分。就死心塌地的甘附驥尾。但有了這名分在,這些人就算不是助力,至少也不會成為阻力,對於聲望更是極大的提升,是求也求不來的好事。
不過,今年,情況卻有了些變化。
迎接兩位新科考官的,不再是豔羨和嫉妒。而是同情和憐憫,甚至夾雜了不少幸災樂禍的情緒,連張璧和蔡昂自己,也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時不時的還會對視一眼,齊聲哀嘆。
“流年不利啊,居然攤上了這等差事,此番卻是如何是好?”
“旁人或許很是為難,但對衡仲你來說。應該沒什麼大不了的吧?那劉道長若真能金榜題名,不是比白鹿、白兔什麼的更祥瑞麼?衡仲你只需仿前例,再獻篇《瑞壽賦》獻上,必能使得龍顏大悅。”
“唉。都什麼時候了,崇象兄你還有心思拿小弟打趣。你難道不知道?外面已經吵得沸沸揚揚了,士子們群情洶洶。一個不好,大禍就在眼前呀!”
先說話的是侍讀學士蔡昂,他是直隸嘉定人,自正德九年考中進士後,在京城已經呆了快二十年,可情急之下,還是把鄉音給帶出來了。
嘉靖的喜好帶動了大明官場的習氣,這幾年,各地都有祥瑞獻上。
嘉靖十一年,四川巡按獻上了一隻白兔,禮部請翰林學士寫詩慶賀,其中以蔡昂的詩句為佳,甚得嘉靖的嘉許。第二年,河南撫臣又獻了一隻白鹿,嘉靖命諸文臣寫詩賦慶賀。蔡昂便寫了一篇《瑞鹿賦》,古博典麗,博得了頭彩,一時間也是膾炙士林。
無論相熟與否,常有人拿著這個說事兒,關係好的是打趣,關係不好的則是帶著鄙夷,蔡昂從來都是一笑而過,世風如此,連禮部尚書都那麼積極,他又有什麼掛不住的?
但這次不一樣,事情涉及到了科舉,已經觸及到了士人們的底限,他們兩個就像是被放在了火山口上,一個處理不當,就會是一場滅頂之災。到時候皇上和小道士會怎麼樣他不知道,但他可以肯定,對他和張璧來說,這就是一場滅頂之災。
“衡仲多慮了,皇上只是讓我等充任考官,順便告知,今年會有個特例,有何不妥?何況,士子們的情緒雖有些激動,但民間和朝堂上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