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
“夏部堂,各位大人,不好了。不好了!”連滾帶爬著進來報信的,正是禮部員外郎謝正。
這次輿潮,講究的是潤物無聲,不重聲勢,只重對人心的影響。為了公義,清流們都責無旁貸,不過,他們基本都在上層的指揮方略下行事。
而謝家與劉同壽有私仇,而且也是發自內心的要維護現行政局,所以。他們自帶乾糧,發動了所有資源,表現得極為積極主動。
“何事?”夏言心裡咯噔一下,這樣都能有意外,還讓不讓人活了?
“外、外面已經傳開了。那後商書的事情,一下就傳遍了京城!”謝正驚魂未定,說話也是斷斷續續的。
“怎麼可能?”夏言大驚失色,場面也一下子混亂起來。
“是啊,明明朝議剛結束不久……”
“必是那劉同壽搶先發動,意圖搏個先機。各位不必驚慌,只要我等不自亂陣腳,以堂堂之勢迎而戰之,那賊道縱有些黨羽幫襯,辯論經史,又怎麼可能是我等的對手?哼,他打錯了算盤!”
眾說紛紜,士人們很快就達成了一致,然而,謝正的下一句話,卻打破了所有的希望,“各位,聽我說,引起熱議的不是後商書,而是一本小說,叫封神演義的。其內容荒誕不經,盡是些光怪陸離的神怪故事,不過,其故事脈絡,卻與那後商書全然一致!”
“又一本?難道也是出於那劉同壽的手筆?”
“應當不錯。”謝正答道:“其文風,與日前那個吹捧賊道的江南異人傳並無二致,應當是同一人所寫……”…;
“可是,怎麼可能這麼快?不過十餘天的時間,他既要修史,又要在修史的基礎上寫小說,成書怎會如此之快?”
“也許是他那些幫手發揮了作用?”有人猜測道。
“那後商書和小說都只是個開頭,就算有幫手,又能如何?難不成他分派給每個人,各寫一段文字不成?如果是那樣,文中應該會留下痕跡才對啊!文風怎還會前後一致?”
無論哪個時代,撰文寫書,也多半都是一個人的工作,助手,頂多參與輔助性的工作,比如查驗資料什麼的,或者幫忙寫些相對不重要的人物的列傳。所以,進度再快,也是有限度的,現在劉同壽搞的這一出,實在很讓人費解。
“事關朝廷和儒門的體統,我等無論如何也不能就此放棄。”夏言揚聲壓下了眾人的議論,昂然道:“邪不勝正,不管他採用何等伎倆,哪怕一時佔了上風,只要我等上下一心,堅持不懈,總有守得雲開見月明之時。”
“夏部堂說得好!”
“堅持到底,澄清廟堂之氛,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清流們重新振作起來,抖擻精神,分赴京城各處而去,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場持久戰。
正如先前的異人傳一樣,小說和史書,或現實相結合,產生的效力是驚人的。然而,這種效力無法持久,只要挺過其風頭最勁的艱難時刻,就能反敗為勝。
不過,他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一個事實,這一次,他們面對的對手很不一般。讓他們接連陷入窘境的原因,不是他們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而是對手從來不依常理出牌,那些歪門邪道的效果,偏偏又出人意表,所以才牢牢的佔據了主動權。
紫禁城。
“修史和寫小說,是集體討論,分別進行的,我稱之為雙開……”
朝議結束後,劉同壽就一直沒出宮,他要跟黃錦,應該說是胖子背後的嘉靖皇帝解釋清楚才行。需要解釋的內容很多,包括寫書本身,書中內容和思想,還有接下來的輿論戰的策略,缺一不可。
寫書的進度之所以會這麼快,人手多隻是一方面,關鍵還是劉同壽的排程方法很有效。首先,他確定了主題思想,和故事的大框架,然後召集眾人參與情節或者設定的討論,韓應龍和孫升負責後商書,吳承恩負責封神演義。
有了細緻的提綱,寫起來的速度自然飛快。
而寫作的過程中,助手們也沒閒著。一部分人參與直接撰寫,那些描述場景,或是人物外型,乃至戰爭打鬥的文字,都由助手完成,主筆只負責推進劇情;另一部分人則進行校對和排版。總而言之,就是進行了標準化的分工合作。
在這個時代,工業都還處於小作坊的狀態下,只有江南沿海地帶,才存有少數進行明確分工的輕工業。在文學領域中,進行分工合作,這理念超前的可不止幾百年,除了劉同壽,自然沒人想得到。
而輿論方面,封神演義和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