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言論氛圍構成三天後,陶仲文大排道場,重開丹爐,再煉仙丹。
朝堂內外,風起雲湧,連重宇深闕的紫禁城,都漸漸動盪起來。
整個京城內,獨一還保持著安靜的,也只要翰林院內的天一閣了。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第210章 金殿呈書
天一閣的安靜也沒保持多久,很快,外面的音訊就傳遞出去了。
第一個做出提示的是張首輔,他對政爭的門道告訴道很,深知夏言這一手有多費事。他們不逼宮,騷擾的力度也不強,這樣嘉靖就沒法發怒,也就無法制止此事。這樣被唸叨下去,就算意志很堅決的人都會動搖,何況是嘉靖呢?
而後,蔡昂等盟友也從各個角度,將外間正在發生的變化,和憂慮逐一傳遞了出去。這一次,劉同壽詫異了,這些人的提示和反饋都不稀罕,但能在這個時分做出提示的,敵對度應該算是相當不錯。
不知不覺中,中心的盟友圈居然曾經構建起來了。買漲殺跌,果真是人之常情,接上去,只須用心運營就可以了。
再然後,報信的人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而且是令得劉同壽都不敢掉以輕心的那種,馮保來了。小宦官帶來的,無疑是宮裡的音訊。這一次的音訊不是什麼猜測,而是黃錦察看所得的實踐狀況。
正如眾人所擔憂的那樣,經過了近十日的連番轟炸,嘉靖末尾動搖了,詳細表現就是,他召見了陶、邵倆老道,並訊問了金丹的狀況。
“……覲見的時分,陶道長表現得相當沉穩,一點都不耐心,反而是萬歲爺……爹說,這是他欲擒故縱的手腕。同壽兄弟,你切不可掉以輕心吶,乾爹的意思是,他們跟外朝那些人。八成是有了默契。你最好不要專注於修史了,想點其他辦法,先把宮裡的情勢穩再說。”
馮保感到憂心忡忡。從前黃錦也沒少告誡他,說嘉靖朝不好混,宮外面尤其困難,可他怎樣也沒想到,居然難混到了這個地步。先前劉同壽的場面那麼好。結果僅僅冬眠了十來天,皇上就動搖了。
這還是大道士人在京城,若是分開個一年半載的。下次再回來,皇帝會不會視之為路人?
以馮保和黃錦達成的共識,劉同壽修史這步棋走的也不怎樣靠譜。哪怕把歷史當做小說來寫。沒有三五個月,也不能夠成功。而劉同壽偏偏又冠以修史的名頭,這樣寫出來的東西,顯然不能跟小說話本是一回事。否則他何必多此一舉?直接寫了小說呈上去不就結了?
說到底,在翰林院出風頭的最佳方法,還是找槍手,寫青詞,這樣才更有效率。
只需嘉靖還沒服金丹,劉同壽就不著急,他擺手笑道:“馮兄不必擔憂。我這後商書的第一卷,明後天也就出爐了,換別的法子,也不能夠比這個快不是?”
“明後天?這麼快?”馮保大吃一驚,這一共才半個月不到。進度也太快了吧?而且……他皺皺眉,“同壽兄弟,你可別由於外面的事亂了陣腳,第一卷,也就是個掃尾,能看出什麼來?又怎樣能夠讓萬歲爺……”
“不能開篇明義的書。能算是好書嗎?”劉同壽正色道:“一群牆頭草,有何本領,值得我亂了陣腳?你等著看好戲吧。”
馮保半信半疑的走了。他對劉同壽的法術很有決計,但觸及到文史,他的決計就沒那麼足了。別說是他,就連黃錦,乃至嘉靖,得了馮保帶回來的音訊後,都有點不自在。黃錦覺得劉同壽託大了,嘉靖則是有些惱怒,他很疑心,大道士能不能對得他的等待。
他可沒覺得本人動搖了還是怎樣,嘉靖皇帝一向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思索他的舉動,會給別人帶來何等影響。這無疑是件費事事,也是嘉靖難服侍的詳細表現;但對劉同壽來說,這卻是個時機,由於只要觸及到這個方面,擅長權術的嘉靖皇帝才會出現盲點。
音訊很快傳播了出去,然後,自然又是一陣暗流湧動。不過,形成的影響卻不大,只是元福宮的爐火更旺,陶仲文進宮的積極性更高了而已。
夏言對此的觀念就是,政道如兵,以正合,以奇勝。與其跟機變百出的大道士針鋒相對,莫不如以堂堂正正之法,穩紮穩打,這樣方是霸道。假設對方出現失誤,他便可趁機圖之;若真有奇招,他也能立於不敗之地。
實踐上,大道士的倉促獻書之舉,讓老夏言和清流們都是心中暗喜,書不好,皇帝那關他過不去;書好,顯然就不是正派八百的史書,無論怎樣,劉同壽此番都難以討好,又讓人如何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