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尚書都羨慕的眼睛發紅。
“儒道雙修,很辛苦吧?”
“全仗陛下指點有方,藉著陛下的洪福,微臣方能一舉建功。”不辛苦,演戲有啥可辛苦的?用槍手都辛苦的話,那在場的其他人還不得勒脖子上吊啊?
“嗯。”嘉靖滿意的點點頭,這就是他想要的〖答〗案,藉著這個機會,他也想給新科進士們上一課,讓他們知道在嘉靖朝做官,應該秉承怎樣的理念和風格。
“對了,你開蒙得晚,現在還沒有字吧?”
“陛下英明。”
“你道家的老師仙逝得早,儒家的老師顧慮又不甚周全,師徒一場,朕卻不能虧待了你。這樣吧,藉著今天這個好日子,朕賜個字給你,嗯,就叫‘探huā’如何?”
“……微臣謝主隆恩。”嘉靖的突然襲擊,搞得劉同壽都是一陣詫異,以至於他反應都慢了半拍。
賜字探huā?這比考出來的那個探huā含金量還足哇!這不是名詞的問題,而是榮譽!想想看,考出來那個,三年一次,每次都會換個人,而賜下來這個卻是絕無僅有,天下獨一份的!
劉同壽都迷糊了一下,其他人的反應更是可想而知。夏言等人有心出聲勸諫,卻找不到先例。
就算皇上跟小道士那個玩笑似的師徒關係不作數,但新科進士,本來就有天子門生之稱。老師給徒弟起個字,有啥可奇怪的?這規律也只能在劉同壽身上應驗,能撐到殿試這一關的,即便是年輕人,也是那種自幼苦讀,早早開蒙的,又豈能無字?
新科進士們更是暈頭轉向,真正是懸樑刺股,不如道法高深啊!枉自大夥兒讀了這麼多年書,不如皇上金口一開。就算沒有功名,就衝著皇上賜的這探huā二字,就已經足慰平生了,走到外面去,逢人便稱:劉探huā,這是何等賞心悅目的一件事啊!
吳山當場就呆滯了。
他辛辛苦苦做戲,終於把跟劉同壽的關係撇清了,只是付出的代價卻超乎想象!隨著,皇帝賜字探huā之事風傳天下,他這個真正的探huā郎很快就會泯然眾人,既生瑜何生亮,有了劉探huā,誰還會記得他這個吳探huā呢?
人生際遇之慘,無過於此啊!
實際上,他並不是最慘的那個,就在殿內紛亂之時,外面的唱名也已經結束了。唯一沒被唱到名字之人,正孤零零的站在圈外,滿面惶然。
黃齊賢的不祥預感應驗了。
看著其他人慶幸中帶點同情的目光,他很想大吼一聲,這嘉靖朝,到底還有沒有道理可講了啊?未完待續
第199章 什麼情況
覲見罷,接下來的事兒,跟劉同壽就沒多大關係了。
發榜公示之事,由禮部全權負責;嘉靖皇帝事畢回宮,而正式的御街誇官之榮耀,屬於三位鼎甲,劉探花已經搶過狀元郎一次風頭了,當然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沒完沒了。
按照規制,其他的進士應該去禮部衙門候著,等前三名游完街,大夥兒一起吃頓慶功飯,這個程式叫瓊林宴。
劉同壽本有心開個小差。這年頭沒有網路,沒有人肉搜尋,當面錯過大神,日後誰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見?可還沒等他開口請假,一個笑眯眯的胖子出現在他的面前,一句話就打消了他所有的雜念。
“陛下召見,劉大人,這就跟咱家走罷。”
劉同壽扁扁嘴,不甘不願的跟在了黃錦後面,甚至還依依不捨的回頭張望了幾眼,贏得了無數的豔羨和讚譽之聲。
羨慕是必然的,這裡面有個規格問題。
御賜瓊林宴,別看有個‘御’字,其實跟嘉靖本人的關係不大,他頂多就是在禮部請旨的時候,做了個批覆而已。進士們可以自豪的,頂多就是有機會跟皇帝共用了一個廚房,吃了御廚做的菜罷了。
別人吃大鍋飯,劉探花卻得到了皇上的親自召見,說不定還有小灶吃,其他人怎麼可能不眼紅?也就是劉同壽名聲在外,新科進士們已經接受了他是御前紅人的事實,要是換個別人,吸引的恐怕就不單是羨慕了,而是仇恨。
有了吳山和黃齊賢這兩個活生生的反面教材,至少在明面上,沒人敢表示出對劉同壽的不滿了。跟小道士作對的人,一個是功名成色削減一半,另一個則是直接被黜落了!一個比一個慘,就像是冥冥中有神明護持一般。試問誰還敢得罪這樣的人?
加上小道士臨走時,那**的一回眸,更是給牆頭草們創造了契機。
苟富貴,不相忘;貧賤之交不或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