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部分

在家的首輔大學士費宏!最後一封則是禮部右侍郎顧鼎臣所書。

這裡面的味道就太恐怖了,當時王建興腦子裡就是嗡的一聲響,只剩下了一片空白。

夏言是朝中新貴,如今勢頭正猛,連首輔張孚敬都視之為重大威脅;而費宏則是成化年間的狀元,眼下在朝中他也是碩果僅存的四朝元老,在正德年間入閣,大禮儀後,接替楊廷和主持內閣,後來在與楊一清的政爭中失敗,於嘉靖六年黯然致仕。

費宏和夏言有交情,尚在情理之中,兩人是同鄉,又有師生之誼,但顧鼎臣就不同了。後者雖在禮部任職,不過卻是江南一脈的人物,從楊一清和費宏身上就可以看得出,兩邊的關係算不上多和睦。

當年若非費、楊鷸蚌相爭,也不至於被張孚敬這個漁翁得了利。現在,這兩邊卻聯合起來了,隨著他們的聯合,朝中勢必又要掀起一場腥風血!

本來他這個地方官是可以置身事外的,可隨著這些客人的上門,他也是身不由己的被捲了進去。這讓王大人情何以堪?

還沒等他徹底想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最後一個重量級的客人也到了,那就是張首輔的弟子吳山吳日靜!這人的到來已經在王大人的預期之中了,朝中最大的幾股勢力都到了,又怎麼少得了張首輔?

捲入了這個大漩渦,王大人心中自是悲催,好在不幸之中也有大幸,各方提出來的要求並不衝突,甚至可以說相當和諧。

錦衣衛的人最可怕,但也最容易打發,駱同知的要求只有一句話,那就是要把事情搞大,能多大就多大;邵元節和夏、費、顧三人的意見則比較一致,出於不同的原因,他們都選擇了支援謝家,打壓小道士。

這樣一來,最容易引起衝突的就是張孚敬這邊了。

王建興本以為,一個小道士能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甚至橫施暗算,想必他跟首輔大人有些關聯。可誰想到吳山只是暗示了他幾句,搞小動作可以,但不能搞得太過火。隨後,錦衣衛的人也返回來了,表達了同樣的意見。

於是,才有了這場水陸大會。表面看似熱鬧,實際上更熱鬧,表面的平和之下,隱藏的殺機,連王布政司這個二品大員都看不清楚,卻為之心驚膽寒。

這樣的情況下,他對謝亙的恭維又怎會放在心上?謝敏行的鑿船計劃他是知道的,而且已經做好了暗中阻止的準備,好在小道士上了島,這才免去了他跟謝家的一場衝突。

因此,他並沒有受到謝老頭躊躇滿志的影響,而是時不時的看向小瀛洲,再看兩眼李崧祥,偶爾也會茫然四顧,眉宇深鎖。

這裡面的標準其實不好把握,王大人不確定自己有沒有做過頭,以至於得罪了張孚敬,甚至皇上。只是李崧祥也是老官僚了,從他臉上又哪裡看得出端詳?錦衣衛的番子更是神出鬼沒,他根本不可能有所發現。

而島上的劉同壽似乎已經完全放棄了,就那麼在亭子裡面待著不動,這情況讓他深感憂慮。要是這小道士就這麼沒聲沒息認輸還好,怕就怕他當時不說,事後卻大肆宣揚,萬一給皇上得了訊息,導致龍顏大怒,那……

王建興心中一寒,然後,他就聽到了謝敏行的低語聲。

“四爺爺,清虛道長傳信過來,他說要跟嶗山派一決高下了!”

第73章 劉同壽的絕招

“大會還有將近半日,現在就手段盡出,是不是不太妥當?”王佈政忍不住了。

他認為,壓制到現在已經差不多夠了,再壓制下去,他站隊站的就太明顯了。從錦衣衛和吳山的話裡分析,皇上和張閣老似乎只是想借謝家之手給劉同壽設定點障礙,算是驗成色的意思,要是連機會都不給,那就違背了這邊的初衷了。

這一上午,各派手段盡出,他雖然沒有統計,但大致估算一下也不會有多大出入,足足有三五百種術法被演示出來了。

按照孔夫子的教導,讀書人都講究敬鬼神而遠之,世上到底有沒有鬼神這種事他們不知道,但搞不清楚不要緊,只要捂著眼睛,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就是了。久而久之,傳統的讀書人都養成了對自己不理解的事物不屑一顧的習慣。

所以,雖然王大人沒有劉同壽的見識,但他並不怕鬼,甚至連敬都談不上。那些術法讓百姓驚歎不已,可看在他的眼中,也就是跟街頭賣藝類似的東西。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儘管他思考的方式和劉同壽不一樣,但兩人殊途同歸,他的理解相當符合事實。意識到這一點後,他對這場爭鬥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能把謝家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