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才繼續說道:“這也是人之常情,誰不希望自己有個好身體,長命百歲呢?國泰民安,是大臣們努力的方向,我等三清門下要解決的,就是皇上的另一個期盼,各位以為如何?”
“劉師弟說的對。”
“劉師兄所言極是。”
眾人紛紛出聲附和,心中也是嘖嘖讚歎:見過拍馬屁的,卻沒見過能把馬屁拍到這個水準的。皇上當然關心自家的江山,可他更關心自己的龍體,而且他求的也不是什麼長命百歲,而是長生不老!
心裡都明白,卻沒人說破。
長生不老希望渺茫,秦始皇、漢武帝,多少英武雄主都在這上面碰了壁,今上不見得比先賢更強,他的追求最終也不過是夢幻泡影。
道理是這樣沒錯,可提醒皇上長生不老的虛無縹緲,那是朝中御史言官們的職責。對自己這些羽客來說,盡力迎合才是王道。
還是小仙師的說法比較靠譜,事情總得循序漸進,連身體健康都做不到,還談什麼福壽延綿,乃至長生不老呢。
“想做到這一點,單靠一門一派之力是遠遠不夠的,哪怕先師再世也一樣。”劉同壽意味深長的說道:“從今天先師給出的箴言看來,目前困擾皇上的,遠不止身體安康之類的問題,子嗣艱難正是當務之急,任重道遠,各位同道都當加倍努力啊。”
這一次沒人開口附和了,眾人都是默然點頭。
劉同壽的雖半個字都沒提龍虎山,但很顯然,這是一種隱喻較深的指責。邵元節進宮伴駕已經整整十年了,皇上的身體如何,尚不好說,但他解決不了的問題卻是明擺著的。現在,劉同壽提起了這茬兒,想必是要跟邵元節在這方面較量一下了。
這一番龍爭虎鬥,應該是有些看頭的,但似乎跟眼下的話題不怎麼搭邊啊。
“有鑑於此,這才有了今日之議。”似是看出了眾人的疑惑,劉同壽緊接著就把話題轉了回來:“據貧道所知,各派之中,或全面,或殘缺,都有不少關於丹法、養生之道的典籍,其中頗有一些極具靈效,經過多人驗證的,比如武當派的清虛元妙真君……”
他指的,當然是國初的那位三瘋道人了,這個封號,是嘉靖追封的最新版。
張三丰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劉同壽拿不準,畢竟他不是這方面的行家。不過他可以確定一點,那就是張三丰的壽命很長,從元末一直活到了天順年間,足足有一百多歲!
而且,武當派的名人當中,長壽者不止一兩個,在張三丰之後,最出名的莫過於三代弟子張松溪。這人是正德元年生人,一直活到了天啟年間,不比他的師祖差多少。
早先聽到武當山到場的訊息,劉同壽還想著會會這位武俠小說裡的名人呢,只可惜,武當山來的主事者是個老頭,而不是那位聞名已久的大俠。
“劉師弟的意思是,要把各派的典籍整理起來,合而為一?這倒是個可行之道,不過……”清虛等人無暇關注武當派,而是犯起了嘀咕。
武當派在國朝初期,也曾大紅大紫過,洪武、永樂兩位皇帝,都對張三丰親眼有加,尤其是朱棣。為了表達他對道教的推崇,在永樂初年,這位成祖皇帝下旨調集了三十萬民夫,歷經十三年,對武當山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
其榮光地位,全然不在如今的龍虎山之下。所以,武當派門內受到的關注,相對的也多一些。實際上,各道派中,長壽者比比皆是,哪怕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門小派,也能很輕鬆的舉出幾個先例出來。
因為道教最注重的就是這個。
龍虎之道也好,內外丹法也罷,究其根本,都是以長壽為目的,這方面的典籍經卷,才是各派最緊要的,那些裝神弄鬼的術法,反倒是細枝末節。打個比方的話,養生之道是內功,術法特技是外功,光有外功沒有內功,那個叫邪門歪道。
劉同壽的倡議有一定可行性。
各派的典籍未必都是本派的,而是經年累月積累下來的,比如紫陽派就是以內丹法見長,但真要表演的話,他們一樣也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道家是華夏的傳統教派,傳承了幾千年,不知道有多少秘術技法,要說裡面有能治不孕不育,延綿壽元的秘方,那一點都不稀奇,只是很多東西失傳了罷了。若真是把各派的典籍都整理起來,肯定會大有收穫的。
再仔細想想,皇上得到訊息後,肯定也會龍顏大悅啊。哪怕沒有什麼成果,單是這份心意就已經令人激賞了,還能有什麼行為比這更能表露忠心的?
一石多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