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不是真的要亂來,他只是沒搞清楚狀況罷了。
其實理由也很簡單。
明朝開國的理念中,以史為鑑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鑑於唐末的軍閥割據,朝廷定下來以文御武的規矩;鑑於蠻族禍亂中原,朱棣則定下了天子守國門,不和親,不割地的規矩。
軍政如此,對民間控制也不例外,歷史上比較有名,後果比較嚴重的幾次大起義中,有好幾次是以宗教為綱領組織起來的,遠的有漢末的黃巾之亂,近的有掀翻偽元的紅巾軍。有了這些先例,大明朝廷自然不會放鬆對宗教的控制,對白蓮教的打壓,泰半就緣由於此。
除了黃巾起義之外,造反這事兒很少會牽涉到道家,原因有很多,道家的傳教授徒方式,應該是主因之一,更重要的是,道教的流派太多,非常分散,不具備掀起動亂的條件。
以武當派為例,有明一朝,單是武術傳承,其支派就有松溪派、淮河派、神劍派、軼松派、龍門派、功家南派、玄武派、北派太極門,等等等等。
這些流派名義上都是武當派一脈,實際上各派之間很少互相聯絡,別說合謀造反了,見了面認不認得出師兄弟都是個問題。
不但傳承多,道家的主神也比較多,三清就已經是三個分支了,此外還有玉皇大帝,四方天帝等重量級人物。各道派採取的方式是見神就拜,各有專注,比如武當派的尊的就是真武大帝,南宗尊的則是他們的祖師爺,紫陽真人張伯端。
維持原狀的話,道家就不具備任何威脅性,但劉同壽這個天下道門的概念,無疑是撈過界了。今天來的幾十家道派散佈於大江南北,如果真的被擰成了一股繩,以劉同壽如今的聲望,藉著天災之事登高一呼……
成功與否,還不好說,但掀起一場動亂卻已經足夠了。
“還有上虞那個共濟社……”孫升接下來的話,表明了他不是緊張過度,而是有的放矢,“同壽你創立它的宗旨,是為民謀利,不曾摻雜半點私心。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同壽你雖無心,但因這機構,你卻有了潛在之實!”
“……”劉同壽聽得一頭冷汗。
共濟社只是他為了解決鎮民的問題,順帶著將鎮民組織起來,對抗柴家的即興之作。這些日子發生了好多事情,他早就把這事兒丟到腦後去了,卻不曾想這玩意居然成了隱患!
想想也是,宗教可以帶來凝聚力,社團又擁有組織性,兩者一結合,不就是天雷撞地火嗎?統治階層怎麼可能對此視而不見?
宋、明兩朝在封建王朝當中,都算是相當開明的了,不過,他搞出來的局面,別說封建王朝了,就算放到後世去,一樣是個雷!
“還好得二位大哥提點,否則這次真是要鬧出大麻煩了。”劉同壽擦了擦冷汗。
因為他沒有在意,所以共濟社並沒有推廣開來,這個時代相對還是閉塞得多,訊息傳播得慢,內容也是語焉不詳。單靠共濟社自行發展,沒個三五年時間,連上虞都普及不全,離真正惹起麻煩還遠著呢。
而天下道門這個概念他才剛提出,還沒來及詳細解釋,換個方式也就是了。這也就是韓、孫二人提醒的及時,否則以他的個性,當然是要怎麼大,怎麼搞的。
劉同壽心有餘悸的說道:“要不要帶個訊息回去東山,乾脆把共濟社解散了算了,反正現在大夥兒已經熟悉了這個模式,有沒有那個名頭都無所謂。”
“卻也不必。”孫升笑著回答:“只要這兩者不結合,你也不去著力推行,那就不是隱患,而是賢弟你仁道的具體表現。”
韓應龍微笑著附和道:“是啊,只要把握好這個度,說不定能給朝中各位宰輔們施政帶來新思路呢。”
“這樣的話……”劉同壽摸摸下巴,很不甘心的說道:“那天下道門的事也是可以張羅的,只要控制好範圍就行了,對不對?”
“……”韓、孫相視無言,這算是窮星未脫,色心又起麼?
第82章 新計劃
“有請米員外,有請……”
福臨客棧,唱名聲不絕於耳,被叫到名字的人都是欣喜若狂,沒被叫到的也不失望,不過,卻有一群人正陷入了焦躁不安之中。
“掌門師兄,你到底是怎麼和那位說定的啊?為了這事兒,咱們可是把謝家都給得罪了,這要是兩頭都沒著落,咱們豈不是……唉!”說話的老道生得鶴骨仙風,一派有道之士的氣派,可他說話的語氣卻和形象不怎麼相符。
“是啊,謝家那位三公子病得極重,這都兩個時辰了,他還沒醒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