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路,果不其然,若非隨韓先生來到上虞,又怎能見得這樁異事?陽明先生生前曾有言,大道萬千,殊途同歸,只要懷有仁義之心,無論學儒學道,皆能有所成就。”
“不錯。”
韓應龍一臉歡喜讚歎,“當日同壽賢弟初開靈識時,行事還只是效那遊俠之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後創立共濟模式,已經有了先賢之風範,如今……古有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賢弟尚未立言,功德便已有成,實非凡人所能為啊。賢弟將來的成就,必然不可限量。”
“韓兄謬讚,小弟汗顏。”
劉同壽大汗,搞共濟社不過是為了擺脫麻煩,現在做的更是泰半出自私心,哪裡值得了這麼高的評價?不過也難怪,這時代作秀還不是主流,人們對這種行為都沒啥免疫力,自己冷丁搞了這麼一出,聲望自是刷刷的暴漲。
雨下起來之後,各地的就自發性的開始搶收了,劉同壽將東山鎮的百姓動員了起來,從周邊的村鎮開始幫忙。雖然結構鬆散,但東山鎮這邊終究是有組織的,行動的效率自然比各自為戰高,受到幫助的百姓也是感恩戴德,都是心甘情願的加入了互助的行列。
於是,首倡者劉同壽的聲望越來越高,在百姓心目中,已經成了名符其實的萬家生佛。
不過,從他本心來說,他可不是學雷鋒辦好事,他本來就是刷聲望來的。
穿越後已經一個多月了,對周圍的環境,他也不再陌生,對於未來也有了比較清晰的規劃。
穿越之初,劉同壽就構想過,想辦法到嘉靖身邊當神棍,在當時,他不過是隨便想想罷了,對方可是皇帝,那是那麼容易就能見到,並且得到信重的?
老實說,江南是大明最繁華的地方,有了一個華麗的開場,又有楚楚相伴,在東山安安分分的做個道士也不是不行。但形勢卻一步步的逼著他往前走,謝家的威脅在先,沒了東山的基業,就只能流浪天涯,身為道士,倒不用擔心路引的問題,可卻要以何為生?
魔術師說起來很神秘,很厲害的樣子,其實就是個演員,即便在後世地位也沒高到哪兒去,何況是在明朝?那些賣藝玩雜耍的,私底下也都有兩手,也就是所謂的傳統戲法,如果忽略掉道具因素,後世的魔術並不比其高明。
即便忽略掉這些問題,江南也不是全無隱患的,別人不知道,劉同壽這個穿越者又怎麼會不清楚?眼下的繁華景象只是暫時的,二三十年後,隨著臭名昭著的倭寇之亂的發生,這裡將變成人間地獄。
上虞、餘姚、寧波、溫州,是倭寇肆虐最猖狂的幾個地方,戚繼光平倭的重要戰役,台州之戰,戰場就在新昌縣東南的台州府,離上虞也不過二三百里路罷了。
想到豪強兼併,倭寇肆虐,前世從紙面上看到的這些東西,將活生生的出現在自己眼前,並且波及到身邊這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劉同壽確實做不到無動於衷。
何況,他也沒本事獨善其身,要知道,謝家要的可不光是山下的土地,連東山也是一樣,就算劉同壽想披髮入山,學神仙餐風飲露,一樣不可得。
形勢如此,由不得他不努力,認真的思考最初的那個構想了,要用魔術的手段征服那個崇神慕道的嘉靖皇帝,做大明第一神棍。
這樣一來,問題又回到了原點,要如何才能見到這位國家最高元首?現在是明朝,不是訊息發達的後世,地方上的事沒那麼容易傳到皇帝的耳朵裡,就算能,也要考慮他身邊之人的反應。
大臣們且不說,正統的文臣肯定不喜歡皇帝這麼搞,但應該也沒人會太過激烈的反對。劉同壽清楚的記得,後世的名相徐階、高拱之流,都是給嘉靖寫過青詞,一起跳過大神的,在權力面前,文臣還是懂得變通之道的。
況且,除了那些正統的文臣,朝堂上還有很多專門順著皇帝辦事的人物,其勢力還相當不小,比如那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張璁。
朝堂上是個互相牽制的局面,應該構不成太大的麻煩,按照劉同壽的預計,阻礙很可能來自兩個方面。
一個就是地方上,地方官要考慮立場,對祥瑞之類的東西肯定要有所權衡,劉同壽不知道紹興府以至江南的官場局勢,因此他並不能確定,之前的那些箴言能不能透過官方渠道傳到京城。
第二就是嘉靖身邊的近臣。什麼行業都有競爭存在,嘉靖年間的道士們也一樣,在邵元節飛黃騰達之前,嘉靖身邊也不是沒有道士,可那些人卻都名不見經傳,為什麼?八成就是在競爭中失敗,然後消失了唄。
**的嬪妃要爭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