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部分

有足夠的自衛能力。

而所有這些,必須趕在地球爆炸之前,儘快的獲得成果。至少曲率航行是必須搞定的,否則人類就是註定滅亡的結局。

正是在這種壓力下,科學院以及逍遙島體系內的科研工作者,幾乎是在跟生命賽跑一樣,亡命的吸納著蜘蛛人的科技體系。

??????

“老闆!戰神空港發來訊息。”

“什麼訊息?”

“他們說有一艘戰艦在訓練中失事,其內有部分乘員的逃生機甲可能被火星引力捕捉,從而進入火星軌道,所以他們希望能夠進入火星軌道搜救。”

天軍自從佔據日火系拉格朗日L2點建造火神空港之後,看到吳輝在收取一定租金之後,就承認了火神空港的存在,便在隨後的日子裡,逐步加強火神空港,把它建設成天軍的一個重要的駐錨地。

並且在一年之後,開始逐步改造火神空港,將它向一個太空要塞的角色轉變。到得此時,火神空港已經徹底變成一個可以媲美熒惑的大型太空要塞。

“讓他們派搜救船和驅逐艦進來,數量不能太多,咱們也派一隻艦隊協同。既不能讓他們佔便宜,也不能讓人說我們見死不救。”

按照吳輝的指示,太空軍派出一支艦隊協助搜救。與天軍派遣的搜救船和搜救機甲在相關的空域進行仔細的搜救。

本來在太空中,沒有任何障礙物,有沒有物體應該一束雷達波掃過就能一清二楚。事實確實如此,但是太空實在太大了,當初逍遙島劃定的禁入範圍足有80萬公里,相當於三光秒的距離,或者兩個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軍用機甲表面不可能沒有吸波塗層,雷達波往往起不到太大作用。如此大的範圍內,尋找幾個只有十幾米高的機甲,會成為一個非常讓人頭疼的問題。

兩軍派出大量機甲開始地毯式搜尋,經過雙方協作,很快找到兩家殘破的機甲。索性機甲維生效能比較好,兩個駕駛員雖然受傷昏迷但是都沒有生命危險。

天軍點算人頭和屍體,最後發現還有一個人沒有找到,按照事故痕跡分析,也很有可能在火星軌道附近。

為了找到這最後一個失蹤的人,太空軍陪著一起找了一週多,一直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見實在找不到了,太空軍首先放棄搜尋,撤出相應區域。天軍表示一定要找到戰友的屍體,絕不能讓戰友死無葬身之地。

透過與太空軍的協商,天軍獲准派遣非武裝船隻,進入火星軌道進行深入排查。

太空軍和天軍雖然都是使用核聚變引擎,但是雙方的引擎存在巨大差別。太空軍的核聚變引擎是源自巖崎琢種族的核聚變技術,本身就是已經成熟的技術,這個技術被逍遙島生物化之後,成為太空軍的主力引擎,並且這個引擎在小型化之後同樣被安裝在各類機甲身上。所以太空軍的機甲機動能力相當強,可以獨自進行登月往返。

而天軍的核聚變引擎還是科技文明引擎,核聚變引擎需要強大的磁場約束,因為沒有掌握逍遙島的超導技術,天軍完全無法將核聚變引擎生物化。並且因為天軍的核聚變引擎只是人類自行研發的初代引擎,比起太空軍的成熟引擎,無論在技術上還是效率上都差著幾個檔次。所以天軍的引擎體積龐大,很難小型化。

因為這個原因,天軍的機甲完全無法裝備核聚變引擎,還在使用二代戰甲的火箭發動機技術,使用化學燃料。這使得天軍機甲一旦被放置在宇宙這種遼闊背景下,就顯得機動能力嚴重不足。

天軍的機甲在戰艦失事後獨自進入太空,那麼它要麼祈禱失事的地點附近有人類基地,要麼祈禱救援及時,自己能夠及時被人發現。否則機甲那有限燃料在動輒幾十萬公里的距離面前,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對於失蹤的機甲來說,沒有及時被找到和死亡是一個概念。

一架機甲如果在太空漂流,理論上來說完全可以自行維持乘員的生存,因為機甲本身是全封閉的,它可以在內部形成一個小型的維生迴圈系統。這個迴圈系統具體能夠執行多長時間,關鍵在於機甲自身能源情況。

機甲漂流在太空中,執行維生系統時,主要耗能是在氧氣製造、水迴圈、食物迴圈以及機甲本身保溫。使用化學燃料的天軍機甲如果扔在太空中,不進行任何運動,理論上可以維持其內乘員兩個月以上生命。

因為有這個最長時限,太空軍在撤出搜救活動後,天軍仍然堅持不懈在尋找那個失蹤的機甲,並且不斷加派新的搜救飛船。

隨著天軍搜救飛船的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