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知身邊的兩個向道弟子小忍不住說道。
“捨得捨得,有舍方有得,更何況你們幾個師弟,志在廟堂,即使留在為師身邊,道法也難有寸進。倒不如隨本心,或許日後能明悟大道。”王遠知回答道,道門弟子中。本就以家世良好的子弟居多,尤其江南之地,大隋乃是以北統南。關隴世族勢大,連山東門閥尚且不入中樞。又何況江南世家者。
王遠知那幾個本是南朝官宦世家出身的弟子,雖然學道,可是卻有儒家入世之心,只是過去不得其時,不得其朝,如今郭孝恪卻是任人唯賢,隋室舊臣,山東門閥,寒門庶族。又或是江湖草莽,他都能善用之,如何不叫他們心中蠢蠢欲動。即便自己今日不這樣做,郭孝恪終究是有辦法撬動上清派的牆角,得到他想要的,既然如此還不如他賣個人情,日後道門道教分離,他上清派的道統能永存不斷。
回到邯城的軍帳時,夜已經深。郭孝恪卻是沒有半點疲態,和王遠知的白日對答,讓他心中清明許多,王遠知所求道統,並非那等愚人之教。道門和佛門從來不同,道門如今的教義主旨倒是有大半是跟佛門學的。
王遠知想要傳承上清派,乃是希望有人能鑽研道教典籍裡的哲學,而非黃老刑名等能經世致用的術。對此郭孝恪對這個道門第一人持有相當高的敬意,在中國神權並非皇權對手,固然是皇權至高無上,掌握的世俗力量遠超宗教,同時也是佛道二教從未統一過,即便皇帝崇佛通道。也不見任何佛道的一門一派能為佛道之主。
而郭孝恪如今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統一的道教,一個受控於世俗朝廷的道教以為國教,說穿了就是將道教變成三省六部這種官制裡的一個機構,專門用於管理宗教。
歷史上之所以有三武滅佛,佛道受到皇權打壓,乃是佛道寺院道觀。出家之人不須繳納賦稅,出家剃度。亦可脫離國法制裁,而郭孝恪則是絕不會讓這種情況出現,佛道寺院道觀,僧道尼姑,但凡出家者。若犯律法,亦是要問罪,所需繳納各種賦稅,俱不能少,便是香油錢也要抽重稅。
回到帥帳時,郭孝恪心裡有了一個明晰的想法輪廓,一坐下他便立匆將所想的一些心得寫了下來,打算讓裴世矩他們商量,該如何建那國立道教,為官府所用。
“王遠知,雖是地位尊崇,亦是士族領袖,但他卻是江南之人,他若為小王爺的老師,恐怕日後江南士族會大興。”裴世矩的府邸書房內。來訪的虞世基慢悠悠地說道,王遠知號稱仙師,以前在楊廣身邊時。他也有打過交道,對於其人的學識品德,亦是深為佩服,但是在利益面前,這一切都只是浮雲罷了。
“虞大人,王爺乃是雄主,做了決定,便不是我等能改的。”裴世矩如何不知,他和虞世基乃是隋室舊臣。其實亦可算進關隴,只不過兩人如今已轉投郭孝恪罷了。
“不錯,王爺的決定,不是我等能改的,但是王遠知如今已年過八十餘,便是突然病逝,也是很尋常的事情。”虞世基忽地壓低了聲音。只是眼中的目光變得有些陰沉和銳利。
裴世矩的臉色一下子變了,虞世基和長孫無忌是一路人,都是好陰謀詭道的人,卻是連這等話都說得出來。
“王遠知號稱活神仙,觀其精神量欽,便是活個百歲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裴世矩很快便恢復了平靜,接著朝虞世基道,“你莫忘了,王遠知自幼出身官宦,後來才出家修道,他那弟子潘師正的一手劍術想必你也明白得很,可是普通人能練得出來的。”
“王爺身邊那位孫思邈,雖然號稱藥王,和王遠知平輩論交,可是說道醫術和養生之道,兩人也是坐而論道的。”裴世矩提醒著虞世基,不要去做不該做的事情。
“看起來倒是我失了考量了。”見裴世矩對自己的提議明顯不感興趣,還有反感之意,虞世基也不多說什麼,只是笑道,然後寒暄了幾句後,便告辭了。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天罡
更新時間:2010…11…21 1:40:09 本章字數:11415
洛陽城內。隨著李密稱帝,再加上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屍倒也出現了一派太平景象,不過李密卻仍是無法高興得起來,中原雖然有洛口等幾個大倉儲存的糧食,可是要是不能恢復生產,安置流民的話,終究是會坐吃山空的。
“皇上,王將軍回來了。”皇宮御書房內,內侍的稟告聲讓李密回過了神。
“快拜 ”李密抬起了頭,連忙道,王伯當是他的心腹愛將,很多事情他會瞞著其他人,卻不會瞞王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