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去,重新統一的中原帝國在向他們炫耀武力。
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看著幾位外國君主的反應,目光投向了閱兵臺下遠處綿延數十里的大軍軍營,為了征討高句麗,大隋已經做了數年的準備。
大業三年,皇帝下令修築從關中通往涿郡的馳道,路寬百步,規格是秦馳道的一倍,總長達三千餘里,此外還修築了兩條以薊城為交匯的陸路幹道,一條自南向北,一條由東往西。
大業四年,皇帝再發河北諸軍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黃河,北通涿郡。這是南北大運河中最長最重要的一段,‘長三千里,廣百步’。在修運河同時,運河兩岸還築起御道,種上了楊柳樹。除此以外沿運河又建立了許多糧倉,作為轉運或貯糧所。
大業五年,皇帝在薊城建臨朔宮,以作為日後對高句麗的前線行宮。
大業六年,皇帝更是親自發明旨,‘自今已後,唯有功勳,乃得賜封,仍令子孫承襲。’從那個時候,誰都知道皇帝是鐵了心要將從晉朝以後失去的遼河流域從高句麗人手裡拿回來。
大業七年,大隋開始為這場戰爭進行最後的準備,無數的糧食衣物,兵器鎧甲從江南和全國各地運往涿郡,還有大量未經訓練的民丁成為募兵在涿郡集結整編。
一百一十三萬的大軍中,主力是四十五萬能征慣戰的精銳府兵,這支大隋舉全國之力打造的大軍,有史以來恐怕也只有秦始皇滅楚時動員的軍隊能與之相較。
看了眼笑而不語的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蘊和內史侍郎虞世基將處羅可汗等幾位外國君主臉上的震怖表情都盡收眼底,也露出了矜持的笑意,如此壯觀的軍陣,想必高句麗人也定會嚇得肝膽盡裂,只要大軍開到,恐怕就要獻城投降了。
閱兵的樓臺下,各軍陣前的將軍們領受了皇帝近臣的命令以後,派出了身邊的親兵。“止!”一隊隊騎兵執著本軍的軍旗,在各自的軍陣飛馳,所過處,士兵們都停下了呼喊。只是片刻之後,一百一十三萬士兵所在的平野安靜了下來,天地間只剩下了獵獵的風聲。
高聳的樓臺上,看著張開詔書的裴世矩,楊廣忽然喊住了他,“這道討伐的旨意就由朕親自念給將士們聽吧!”楊廣曾經親自平定南朝,登基以後,更是親自帶兵西巡,打敗了吐谷渾,以皇帝之尊遠涉河西走廊和青海,其間橫穿祁連山,爬冰臥雪,沿途連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重開絲綢之路,將整個西北納入行政版圖。
“遼東之地,周為太師之國,漢家之玄菟郡耳。魏晉以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若以高句麗抗禮,四夷必當輕漢。且中國之於夷狄,猶太陽之於列星,理無降尊,俯同藩服。”楊廣的聲音中氣十足,一點也沒有沉溺於酒色的君主孱弱的樣子。
聽著皇帝歷數高句麗的不臣之舉,郭孝恪才知道,楊廣徵高句麗根本不是後世所謂的好大喜功和心血來潮,自魏晉以來,高句麗就趁中國內亂之機向西北進行擴張,經過多次和鮮卑慕容氏等北朝幾致亡國的生死相搏,至後燕時終於全面制了遼河流域。
對高句麗而言,佔據遼河流域不但可以獲得大量肥沃的耕地,補充國內的不足以增強國力,其次可以在此招降納叛,收攬中國逃避戰亂的人才,直接匯入漢人先進的文化制度和科學技術;再次利用遼河流域易守難攻的地理環境,屏藩本國,同時爭取對東胡各族的主導權,擁有與中國抗衡的實力。
隋朝統一天下以後,從文帝楊堅開始,就致力於恢復漢朝時的疆域,不斷對外用兵,到大業年間,已先後臣服突厥,吐谷渾,西域諸國,重建了對四夷的朝貢制度,但是隻有高句麗依然對抗著中國,不時勾結契丹和靺鞨入寇邊疆,掠殺邊民,同時還和被擊敗的突厥人暗通款曲,對隋朝君臣來說,始終是心腹之患,不得不除,更何況朝鮮半島北部自漢朝起就是中國領土,對於一心要建立遠超漢朝世宗孝武皇帝功業的楊廣來說更是必取之地。
詔書唸完以後,出征前的祭祀軍神開始了,繪著兵主蚩尤的五彩大纛豎立在了閱兵臺前,接著一排刀斧手推著抓來的高句麗人跪在了大纛前。
呼嘯的北風裡,跪在地上的高句麗人驚恐地哭叫著,可是他們的哀嚎聲被當成了祭獻給兵主蚩尤最好的禮樂聲,刀斧手們毫不憐憫地砍下了他們的頭顱,讓噴出的鮮血濺灑在大纛上。
站在佇列後排的郭孝恪並沒有看到那一顆顆人頭落地時的血腥情景,只是從前面那些大聲喊叫計程車兵那裡知道被拿來祭旗的高句麗人足有好幾百,刀斧手都換了幾批。
隨著最後一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