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9部分

等之類。當然也有過象朱元璋那般用白蓮教宗教教義來命名國號的特例。就封號來說孫露目前還未加封新的王位,也未被授予九錫。因此眾臣便想先擬訂未來的國號,再讓顯德帝根據他們擬訂的國號來給孫露封王。

由於孫露之前擔任過兩廣總兵、湖廣總督、隆武首相等職,所以眾臣自然是提出了不少帶有地域色彩的國號象是“越”、“閩”、“楚”等國號。還有人根據孫露姓氏或是楊家的姓氏,提出了“吳”和“隋”這兩個國號。並建議孫露和楊家在祖譜上同東吳孫氏和隋朝的楊氏套關係。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人建議使用“宋”,原因是孫露當年是從河南一路南下廣東的。而她本人也自稱來自海外,既沒家屬也沒祖譜,完全可以稱自己是宋室流亡於海外的後裔。但對這些需要修改祖譜的建議孫露卻顯得頗為不屑。在她看來既然朱元璋都能老實承認自己的“小出身”。自己這個本就不想再造一個世襲皇室的人,自然是不會為了一個貴族的身份,而去篡改自己的出身,欺騙天下百姓。此外還有人建議過沿襲唐朝的則天武后用過的國號“周”等國號。

就孫露本人來說,她倒比較傾心於原來的國號“明”。日月之下皆我國土,與她心目中那個日不落的夢想頗為匹配。而且她也希望人們能明白政權的交替不代表國家的滅亡。但孫露的這個想法很快就受到了眾臣的一致反對。在他們看來一個新朝沿襲前朝的國號不但不符合禮制,更是一種不祥的舉措。這麼做的結果將極大地削弱新皇的威嚴。會為日後新朝的統治埋下諸多不穩定的因素。再說復興黨的骨幹們也不想留著“明”字國號來提醒他們曾經犯下的“罪過”。只有一個嶄新的國號才能彰顯出他們的功績來。於是在如此一番反覆爭論後,國號的事情也就這樣被耽擱了下來。眼見此刻的黃宗羲與陳子壯又重提國號之事,孫露知道這事不能再多拖了。於是她脫口而出道:“那就用中華吧。”

“中華?”陳子壯與黃宗羲忍不住和聲驚叫道。陳子壯更是緊皺了一下眉頭暗自嘟囔了一句:“怎麼是兩個字的國號?”

“不錯正是‘中華’。關於國號的事情本相聽取了諸位大人的諸多意見,自己也思略了不少日子。越、楚、吳等等國號都帶有地域色彩,兼有偏安之意。不符合新朝如今廣闊的疆域。而漢、宋、周等國號前人也都用過了。思來想去覺得還是‘中華’二字最為貼切。”孫露點頭回道。象是怕陳子壯等人接受不了雙字的國號,她又跟著補充道:“國號因力求貼切,寓意吉祥,至於字的多少並沒有規定吧。”

誰知陳子壯倒並沒有就此排斥這雙字國號。卻見他撫了撫鬍鬚搖頭晃腦地說道:“相傳炎帝神農在一夜間造成了三座排空的天柱峰,懷中抱著一座石蓮。天帝一見,萬分驚喜,當即封炎帝神農為“赤帝”。隨後,天帝沿著天柱峰登上了蓮花頂,騰雲駕霧,昇天而去。此便是‘三味生奇花’的由來。後人為紀念炎帝的功德,以此為典故稱天台山的蓮花峰稱為‘中華’。因此我中原之地也別稱為‘中華’。如此想來‘中華’二字卻有道理。”

“恩,不錯。昔日中華大地上諸部混居,其血緣宗族各不相同。因諸部共用‘夏禮’故稱‘諸夏’,又稱‘華夏’。如今的新朝也與那時一樣疆域之內多族共存。只要各族都能奉我中華之禮,那我等亦能共稱中華一族。”黃宗羲也跟著點頭附和道。顯然他對孫露的這個提議也很滿意。

“這麼說來兩位也覺得以‘中華’為國號很合適咯?”孫露試探著問道。

“那是當然。相信沈大人他們知道大人您想出的國號後也會欣然同意的。‘中華’二字確實要比歷代諸朝的國號要有氣勢得多。不知大人您是怎麼想到此二字的?真是太妙了。”陳子壯一邊回味著“中華”二字,一邊欣然詢問道。

“老師真是過獎了。其實‘中華’二字也不是本相憑空想出的。本相自幼隨父母流浪海外,雖未見過中原故土,卻時刻不忘‘中華’二字。對外則自稱華人或是中國人。時刻不忘我等來自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無論如何艱苦,都不能辱沒祖先。因此,諸位大人提及國號之時,本相腦中頭一個反映而就是這兩個字。”孫露低垂著眼眸回答道。雖然她的這番話語完全都是在瞎編,但言詞之中對於中華二字的感情卻是真真切切的。因為那代表著一份難以釋懷的回憶與赤誠。

“原來如此。沒想到此二字後頭還這樣一段典故。想來我華夏子孫亡命國外、浪跡天涯的不在少數。從前朝廷一直視這些人為自棄王化的頑民。卻不想這些海外的遊民依舊心繫著中華故土。如今大人以‘中華’為國號相信一定能將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