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的事。
孫露眼見朱聿鍵一臉的慌張並不象是裝出來的。心想這皇帝老兒或許真的是怕事把這燙手的山芋直接丟回給自己呢。於是恭敬的回道:“遵命陛下,臣定當認真撤查此事還百姓一個應有的公道。”
“如此甚好。那就是有勞孫愛卿了。”見孫露如此爽快的答覆朱聿鍵心中一陣釋然。不過他轉念一想覺得自己多多少少有些對不起張慎言。畢竟自己是一國之君。臣子們是相信自己才冒著風險請自己為百姓做主。於是有些心虛的朱聿鍵猶豫了一下試探著向孫露說道:“不過,孫愛卿啊。張大人這次也並無惡意他也是為百姓請命罷了。”
怎麼?怕自己回去收拾張慎言嗎?難道自己在眾人心中真成了徇私舞弊的奸相了嗎?一個個不是“歌功頌德”,就是“心存猜忌”。若是真是這樣那你們也太小看我孫露了。無論這事的背後有無陰謀我孫露都會給每個人以應有的處斷!想到這兒孫露神色一凜起身抱拳道:“陛下放心。臣查明此事後定會給個公斷。決不徇私舞弊!”
第四十二節 桑稻之爭(二)
南京內閣的會議事中,六個身著官服的官員背對著窗戶端坐一排。他們分別是左督御史張慎言、刑部右侍郎沈宸荃、禮部右侍郎朱舜水、湖州布政使黃淳耀、蘇州按察使孫兆奎。他們中有官及極品的左督御史,也有五品的地方官員。然而此刻他們的表情都異常的嚴肅凝重,象是下了很大一番決心一般。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著但整個會議室卻靜得令人窒息。因為會議的主角還沒到。是的,在座的五人都是接受了一個人的邀請來到這兒的。她就是帝國首相孫露。
此刻張慎言的表情雖然嚴肅但比起其他人來要從容得多。當他接到內閣會議通知時心裡便清楚的知道自己將遇到什麼樣的結局了。對於直接向皇帝遞奏摺的事張慎言並不後悔。對此他倒是覺得心安理得。張慎言從來都不是“重農抑商”者。相反他一直提倡本末兼治、“恤商”的經濟思想。但現在的朝廷太過放任那些商賈,簡直將賺錢放在了第一位。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作為司法院左督御史的他要為大明的律法盡責。有些事情必須要讓皇上知曉。當然皇帝最後的選擇讓張慎言多多少少有些心寒。這也進一步證明了那女人隻手遮天的力量。若朝廷真就這麼被一群小人所把持的話自己的努力又有何用。還不如早日棄官回鄉來得清靜呢。想到這兒張慎言下意識的摸了一下自己袖子中的一封信。這是他告老還鄉的摺子。等待會兒自己駁斥過那女人後就直接遞這摺子。省得就此受辱。
至於坐在末尾的黃淳耀和孫兆奎就是另一番心思了。作為地方官員他二人本沒有資格進入這間會議室。不過整個事件的最初發起者正是黃淳耀和孫兆奎。湖州、蘇州歷來都是桑蠶業都極其發達。隨著當地商會勢力的日益增強以及《工商統制法》的頒佈。商人們也越發的肆無忌憚起來。他們到處圈地將原本肥沃的稻田改種桑樹以獲取更多的生絲。絲綢業雖然能帶來大量的財富。可是就長遠看來這卻是極其危險的。大量的稻田被佔用勢必導致糧食的減產,糧價的飈升。作為湖州、蘇州的地方司法官員黃淳耀和孫兆奎已經見過太多由此引起的糾紛與官司。因此兩人雖知商會同首相有著密切的聯絡,仍然決定聯名上書朝廷揭露江南商會的種種惡行。當然兩人在上書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只是沒想到首相大人會親自發通告通知他們來南京開會。以孫露的身份只要動一動手指頭就能讓他倆回家賣紅薯去。犯不著這麼大費周章的叫自己來南京吧。想到這兒黃淳耀和孫兆奎不由的都在心中都開始打起了鼓。不過他二人事先也同張慎言等人透過氣了。若是孫露真的就此羞辱眾人的話大家就一起遞請辭表一同棄官回鄉。
正在眾人忐忑不安之時,會議的主角孫露進來了。跟在她身後的還有戶部尚書陳邦彥、戶部右侍郎黃宗羲、刑部尚書沈猶龍、司法院右督御史湯來賀。湯來賀一進門就瞥見了底下坐著的張慎言。心中一陣嘆息。金銘啊,金銘。你這犟驢脾氣何時能改!這麼大的一件事竟然都不知會自己一聲。直接就跑去向皇上遞摺子。這皇上能答應嗎?這孫首相能不知道嗎?眼看著張慎言正閉目養神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表情。湯來賀這下也只有搖頭苦笑的份了。天啟五年,張慎言就因曾奏劾大學士馮銓被誣陷。結果被充軍到肅州,駐於嘉峪關南的酒泉。崇禎元年復職後又在議耿如杞獄時,與崇禎皇帝意見不合,遭到落職處分。因此無論是在天啟朝還是在崇禎朝張慎言都是滿朝皆知的刺頭兒。這不,上任才兩年又出事了。看來張慎言這個耿直的傻脾氣到死都不可能改得過來的。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