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只見那些始終跪著不肯起身的書生各個都是一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派頭。而一旁的大臣官員也多少流露出了曖昧的態度。見此情景孫露不禁在心中苦笑了一下,心想才剛說溫水煮青蛙,轉眼就反報到自己身上了。不過想要憑這種水平煮自己這隻青蛙,火候差得太遠了。想到這兒孫露端莊的臉龐上露出了桀傲的笑容,卻見她跟著反問道:“這麼說來楊先生是認為那些歐洲學者偷了我們中原的學說咯?”
“正是陛下。其實那些紅夷所謂的科學在我中原的古籍中都能找到淵源。我天朝的學術無與倫比,跟本就不需要夷人的那些粗陋學說!”楊光先驕傲的說道。他的傲然也正代表了在場許多人心中的那種理所當然的高傲氣焰。
“嗯,楊先生說的不錯。我中原在許多方面確實大大領先於世界各地。其實朕在與歐洲學者交流過程中,那些歐洲人自己也不止一次承認過中國的先進。他們告訴朕,中國人比歐洲人早500年使用10進位制:在1000年前,中國就有零的算術概念和負數了。在使用帶軛圈的前胸馬具上,中原也比歐洲早了1000年。我們中國人制造出瓷器、發明了幻燈、使用遊標卡尺,甚至比世界其他地方要早兩千年用拉線播種、在菜畦裡鋤草、用金屬犁鏵耕地。那些歐洲學者甚至十分坦然的向朕承認,歐洲文明的幾個最重要的業績都要歸功於來自中國的發明。”孫露滔滔不絕地將這個時代歐洲人對中華文明的嚮往毫無保留地講述了出來。
果然,女皇的這番敘述讓在場的眾多書生和士大夫們都流露出了自我陶醉之感。是啊,堂堂天朝引領著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如果沒有中華的諸多發明,那些蠻夷現在還處在愚昧之中呢!
然而就在此時,孫露卻突然將話鋒一轉說道:“可是爾等可知朕看到的是什麼嗎?我們中國人發明羅盤和尾柱舵遠遠早於歐洲人,但歐洲人卻藉此遠洋航行探險比我們早兩百年征服美洲;我們中國人發明了紙幣,但卻是歐洲人藉助紙幣比我們早一百年建立起了銀行金融體系;我們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和火器,卻讓原本懦弱的歐洲人變得驍勇,並在三十年前僅用百十來人佔據了我們的臺灣島。諸位,朕不知道我們此刻有什麼資格站在這裡為老祖宗的功績沾沾自喜。老祖宗在數百乃至數千年前就取得的成就,卻是牆內開花牆外香。直到別人藉此取得成就了,咱們才回過頭去翻箱倒櫃地找老祖宗的典籍,然後再喜滋滋的宣稱這些成就是得益於中華的發明。那朕在此就要反問諸位了,除了老祖宗的留下來的遺產,我們這些做後人的又取得了什麼成就呢?”
女皇的反問顯然讓先前還津津樂道於祖宗成就的一干人等轉眼又陷入了尷尬之中。確實比起取得過輝煌成就的祖先來,他們這些後人的成績顯然要黯淡得多。不過一旁的楊光先還是不肯放棄的回答道:“陛下萬萬不可如此妄自菲薄。陛下難道忘了您的天學了嗎。您的天學不正是繼承了中原正統,並超越了那些蠻夷嗎。陛下的天學就是現今華夏最大的成就啊。”
楊光先的回答讓眾人頓時就一掃了剛才的頹廢之氣。不可否認,有的時候這些飽讀詩書計程車大夫們就像小孩似的很容易滿足。強盛的表象已經讓他們忽視了中華帝國超常發展背後隱藏的問題。畢竟人們總在失敗之後再追究原因,卻很少在成功之後深思原由。可有一個人卻沒有被這種表象所迷惑。他便是楊紹清。作為唯一一個知道孫露身份的人,楊紹清十分清楚所謂的“天學”是怎麼來的。眼見楊光先等人沾沾自喜於女皇從未來帶來的科學,他真想當即就衝他們大聲疾呼,天學本就是從西洋傳來的,這就像老祖宗傳下來的那些文獻一樣,都是他人的成就,根本就不是吾輩的研究成果。然而當他回頭忘見妻子沉著而又睿智的目光之時,這種衝動很快就被壓制了下去。因為他知道有些事情雖是事實,卻需要被永遠隱瞞。
自己帶來的科學非但沒有讓這個時代計程車大夫們意識到本身的缺陷,反倒是讓他們更為目空一切起來。這或許是當初她絕沒想到的一件事情。不過眼見眾人如此在乎東學、西學之間的淵源,孫露當下神色一凜道:“無論是《墨子》等古籍中記述的原理,還是朕這些年所宣揚的格物之學,亦或是西洋人帶來的西學,均系出同源。”
“系出同源?”楊光先豎起耳朵問道。
“是的,他們其實都只有一個本源那就是科學。”孫露點頭宣佈道。
“科學?”楊光先先是楞了一下,繼而又小心翼翼地向女皇提問道:“陛下,恕學生愚鈍。這科學一詞而今在中原雖出現頻繁,但吾等卻不知此學的宗師創始者是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