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陛下的洪福。臣這次在倭國只是受了場虛驚而已,博雷利教授他們亦都平安回中原了。”龔紫軒如實稟報道。
“嗯,如此一來朕算是放心了。這次讓卿家與教授他們去倭國是為了讓你們放鬆心情的,若是因此讓卿家有個三長兩短,朕可真是損失不起啊。”孫露安心的點頭道。說實話,對於龔紫軒等人這次在倭國遇到的刺殺事件,孫露本人現在想起來依舊有些心有餘悸。她原本讓龔紫軒帶博雷利等去倭國散心,一是為了淡化儒林對這些紅毛大學士的牴觸之情,亦有讓學子們安心考試的意思;二來則是因為她之前就已將龔紫軒視作了殖民司司長的理想候選人,讓他其去倭國也有避嫌的意思。可誰知中間竟然會發生如此兇險之事。為此孫露私下裡可沒少自責過,畢竟作為一個來自未來的人對倭國人喜好搞暗殺癖好早有耳聞。若是因為自己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那可太不值了。好在而今龔紫軒等人並未受到傷害,而孫露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安排,欣然向龔紫軒提問道:“龔卿家,朕今日宣你進宮,乃是為了新設的殖民司一事。卿家熟帝國在外的諸多事務,又出使過歐洲、中東等地,朕想聽聽你對目前海外局勢的介紹。”
耳聽女皇如此提問,眼見周圍坐著的蕭雲等人,龔紫軒多少已經猜出了女皇召自己入宮的意思了。不過他心中雖有一陣興奮,卻不敢就此表達出來。畢竟女皇陛下還什麼都沒說,只是在當眾考核自己。意識到自己接下來的表現直接關係到自己日後的仕途,龔紫軒當下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拱手道:“請問陛下想聽有關哪兒一個地區的情況?”
“這樣吧,咱們先從最近的說起。卿家剛從倭國回來,那就說說卿家對倭國的看法吧。”孫露想了一下隨口說道。
“是,陛下。”龔紫軒恭順地朝女皇和周圍的大臣作了個揖之後,跟著正色道:“陛下,諸位大人,臣以為而今的倭國內戰分裂只在一線之間。”
“哦,卿家何以如此認為?現在的倭國可是我天朝有名的旅遊勝地啊。”孫露嘴上雖這麼問,臉上卻沒有半點兒詫異之色。
“回陛下,眾所周知倭國向來就有下克上的習氣。因而倭王並不掌實權,百年來德川幕府才是倭國真正的掌權者。然則八年前德川家光突然病勢,幕府現任大將軍德川家綱不過是一個年僅15歲的豎子而已。倭國大權再次旁落於臣子酒井忠勝之手。加之江戶一戰,酒井忠勝先是借我朝大軍平定內亂,後又與我中華、英國、葡萄牙、葡萄牙等國簽定了《江戶條約》、《日英江戶條約》、《日葡長崎條約》和《日西福江條約》。倭國各地強藩既怨恨幕府出賣藩鎮的利益,又鄙視幕府在外交上的軟弱作風。以倭人色厲內荏,反覆無常的脾性,又如何不會心生取而代之的念頭。而我朝這些年流入幕府和各強藩的軍火,更是在給倭國原本就針尖對麥芒的局勢火上加油。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長州、薩摩兩強藩已大有與幕府成分庭抗禮之勢。”龔紫軒不慌不忙地侃侃而談道。
而一旁的眾人一邊傾聽著龔紫軒對倭國情況的介紹,一邊則顯得頗為平靜。對於在場諸多大臣們來說龔紫軒能得出這麼一番分析並不令人意外。畢竟當年倭國市場就是這位龔大人撬開的。朝廷、商會在倭國的所作所為他是再清楚不過了。可就在眾人對頗不為意之際,站在中央的龔紫軒卻突然將話鋒一轉道:“不過陛下,恕臣直言。臣以為而今倭國混亂的局勢對我天朝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好傢伙,竟然說倭國混亂對天朝不利。須知分裂倭國、牽制倭國乃是女皇陛下對東瀛列島的一貫政策。可龔紫軒卻偏偏在這檔口上當著女皇的面說出如此坦白地說出這樣的結論。剛才還感到不以為然的眾臣們當即便提起了興趣,一個個將目光無一例外地投向了龍椅上的女皇陛下。卻見此時的孫露只是微微挑了挑眉毛問道:“哦?卿家何出此言?”
“回稟陛下,臣以為陛下之前分裂牽制倭國的策略十分英明。但萬事情都得講究個度。無論是出兵也好,暗中分裂也罷,其實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使東瀛列島完全臣服於我天朝,為我朝謀取更多的利益。然而就目前來看,我朝在倭國所採取的措施並沒有達到制橫倭國各藩的目的,反而使倭國陷入了劍拔弩張的危險境地。陛下,請恕臣直言,您究竟是想要一個能為帝國所用的後備基地?還是一個戰火連天千瘡百孔的群島?”龔紫軒謹慎地探問道。
龔紫軒的這麼突然一問倒是讓孫露也微微楞住了。不錯,出於對後世那場戰爭的記憶,孫露對倭國所採取的政策多多少少都帶有一些報復的色彩。也確實想過挑唆倭國各藩鎮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