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南的鄉紳以臺階下。於是她立刻想到了陪審團制度。由江南議員組成的陪審團不但能使整個審理過程更加透明化。同時也給足了江南鄉紳們面子,算是賣了人情給他們。另一方面孫露也想趁此機會加大議會在百姓心目中的影響。她並不想讓辛苦建立起來的議會成為一無用的擺設。
湯來賀聽孫露這麼一說好象也有了些明白了。難道孫露真的只是想讓自己協助張慎言實行陪審團制度。卻聽孫露繼續說道:“總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大明有大明的法律。我不想冤枉某些人也不想放過某些人。不過湯大人在協助過程要注意一點。那就是無論發生什麼事,錦衣衛和軍管會只有知情權,沒有審判權。決不能允許他們私設刑堂。”
看來孫露這次確實是要秉公辦事。這讓湯來賀放心了不少。說實話他對陪審團制度還是能接受的。最初的陪審團只出現於香江商會內部的仲裁機構。主要是處理一些生意上的糾紛。《大明律》雖然詳細但對於商業方面的糾紛並沒有具體的條款。許多官府往往藉此壓榨商人。因此不少商人都選擇去商會下屬的法庭來解決問題。商會的法官根據先前的判例進行判決,即使是有商會的條款,也要由法官在具體的案件中對條款進行解釋。某些重要的案件則需要當地的議會派出12個議員組成陪審團來協助判案。剛開始湯來賀對此很是不屑。認為這樣的處理方式太過簡陋。商會相應條例就那麼簡單的幾條。如何能保持公正。但越來越多的商人選擇去法庭解決糾紛。不少地方的縣官也開始效仿這種方式處理民間的糾紛。這使作為布政使的湯來賀不得不重新審視這種特殊的判案方式。在他看來這些商會的法官與其說是在執行條例,不如說是在創造條例。當然這些法官在創條例時也是受制約的。當議會認為現行的案例有缺點而需要改進時,議會就會改變原有已經成文的條例來影響法官判定的案例。至於陪審團更是從某種意義上其實是取了“寧縱勿枉”的原則。如果這次真的引入陪審團制度估計現在關在大牢裡的多數人都能重獲自由。可真有這麼好的事嗎?湯來賀猶豫了一下決定還是要問清楚的好。於是他拱手問道:“那大人的意思是?”
看著湯來賀心存疑慮的樣子孫露不由的正襟危坐著正色道:“湯大人別管我是什麼意思。在這件事的處理原則上大人只要記住一點就行。大人是對大明的律法負責!而不是對我孫露或其他什麼人負責!”
第二十二節 陪審團(下)
七月的寧波炎熱而又潮溼。往日肅靜的寧波府衙門此刻卻圍滿了看熱鬧的人。大概是出於對衙門的畏懼吧。這些人並沒敢大聲的喧譁,而只是在底下不斷的竊竊私語著。今天是寧波府開審黃鄭謀反案的日子。由於先前寧波知府朱之葵曾經聯名寧波十六名鄉紳上奏請願書協助黃道周彈劾軍管會。因此此次“紅月之夜”寧波就成了重點清掃物件。寧波府的幾大地主鄉紳幾乎都被抄了家。一時間整個寧波被搞得人心惶惶的。直到朝廷下令派右督御史張慎言查清此案。軍管會才停止了對寧波府附近的清洗。除去朱之葵同那十六名鄉紳,這次寧波總共有60多人被逮捕。是整個江南地區涉及人數最多的地區。因此張慎言特地選擇了寧波府來審理此案。
“你瞧啊,那公堂之上擺的12把椅子是幹嘛用的?”一個身穿布衣的年輕後生指著公堂上的12把梨花木椅子好奇的問道。
“難道,這次審案的有12個官老爺?”
“12個官老爺。太誇張了吧。是不是和我們一樣來看大老爺斷案的啊。那他們這位置真不錯。待會兒官老爺用刑的時候一定能看得真切。”這次說話的是街上肉鋪的老闆朱貴。一想到待會兒堂上用刑的場面他那一身贅肉都激動的抖動了起來。其實現在湧在堂外觀看的百姓十個裡有八個是衝著這血腥場面來的。
“別瞎說了,你當是聽大戲呢。還雅座呢。我聽說那是給什麼陪審團坐的。這次審案的就兩個官老爺。一個是右督御史張慎言張大人。另一個是左督御史湯大人。”一箇中年書生鄙視著駁斥道。
“哦,是不是那個南斗先生湯來賀,湯大人啊。聽說他以前是廣東的布政使。”旁邊馬上有人介面道。
“廣東來的?那麼和那些個粵黨是一系的咯。哼,我看他整個就是來監視張大人斷案的。咳,原本以為以張大人的清廉能還眾人一個清白。沒想到會是這樣。”另一個年輕的書生忿忿不平道。
“聚奎,你可別亂說啊。這湯大人可是品行兼優。當年他在揚州府任推官時,斷案公正無冤獄,百姓都譽其為‘包龍圖’。朝廷這次派他來協助張大人我看並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