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事和三發市的工廠、企業。他還不時向留在這裡堅守的人安排事情告誡劉鎮江、甘飛山暫時讓游擊隊放緩對荷蘭殖民軍和傀儡兵的騷擾。以免激化對方,導致他們趁虛進攻。
薛興一開始就沒打算介入豐島之戰和成歡之戰。一是這兩場戰鬥的規太小華軍現在就參戰的話效果不大,反而讓興華軍失去了突然性,讓日本人有了防備。二是時間來不及,陸軍還沒有運輸到位,海軍艦隊還在路上日夜趕來因為距離遙遠,從智利航行到菲律賓南部還需要三十天左右且還要祈禱它們在路上不出大的麻煩事,回來之後不需要大修。
一場地戰鬥不是有地小說裡說地隨便就能準備好。就是日軍經過成歡之戰後也修整準備了一個多月才敢發起平壤之戰。而且這兩次戰鬥離下兩次戰鬥著名地大東溝海戰(9月17日)和平壤之戰(9月15日)有近六十天地時間。基本上夠興華軍特別是海軍完成戰爭準備。
七月二十五日沒有訊息來。二十六日沒有訊息。二十七日沒有十八日、二十九日、……。直到八月一日早晨報人員才從青島發來成歡之戰地情報。這還得益於情報人員頭腦靈活。在成歡之戰結束之後避開日本人逃離戰場然後用高價在當地租用朝鮮人地一條漁船出海。漁民花了三天三夜地時間將他送到威海地龍鬚島附近。然後趕到威海市裡用電報發到上海地。上海再轉發給薛興華。
這封電報拍發不久先又先後發來二份電報稱中國和日本已經相互宣戰。並附了大清國地宣戰詔書和日本地宣戰公告。
大清國地詔書為:“內閣奉上諭:朝鮮為我大清藩屬二百餘年。歲修職貢。為中外所共知。近十數年來。該國多內亂。朝廷字小為懷。疊此派兵前往勘定。並派員駐紮該國都城隨時保護。本月四月間。朝鮮又有土匪變亂。該國王請兵援剿。情詞迫切。……。各國公論。皆以倭國師出無名。不合情理。勸令退兵。和平商辦。乃竟悍然不顧。迄無成說。反更陸續添兵。……。著李鴻章嚴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著沿江、沿海各軍督撫及統兵大臣。整飭戎行。遇有倭人輪船駛入各口。即行迎頭痛擊。悉數殲除。毋得稍有退縮。致於罪戾。此通諭知之。欽此。”
日本地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向駐東京各國公使發出宣戰通告為:“帝國政府為使日清之間之爭議合理解決。並使彼此關係永遠協調。雖曾使用各種光明正大之手段。迄今顯然未奏其效。為解決此事。本大臣榮幸地通知閣下:帝國與清國現進入戰爭狀態。”
薛興華僅僅掃了一眼二份宣戰文告。沒有細究。畢竟這只是雙方地官面文章。裡面並沒有多少他所需要了解地內容。
他現在得好好看看那個情報人員發
歡之戰情況。
這個情報人員寫得言簡意賅,寫了戰鬥爆發日期,寫了雙方士兵的大致數量和雙方主要將領,也大致描述了戰場情況和雙方死傷情況。從所寫的內容看,在成歡觀戰的情報人員還不止一個。
薛興華很欣慰地看到戰鬥是從7月29日凌晨五時爆發的,也就是說歷史拐了一個小步又回到了原來位置。
因為中國軍隊比歷史上的部隊多了近一千的部隊參戰,雙方實力非常接近,戰鬥也比歷史上的戰鬥要激烈得多,雙方死傷人數遠遠超過歷史上的成歡之戰,但清軍還是放棄了成歡逃往平壤。
他憑著自己腦海裡的記憶和情報人員提供的情報,認真地泡製了一篇《成歡之戰》。對於這種敗仗還真不知道怎麼寫才好,如實寫一定會打擊國人抗日的信心,不如實寫又擔心國人以為日本人是豆腐,隨便一個人就能殺幾個日本鬼子。
薛興華之所以持寫這篇文章在《風雨報》上披露,就是希望阻止葉志超打了敗仗逃到平壤還向朝廷報捷,飾敗為勝噓牙山大捷,矇蔽清政府。清政府還以為真的獲得了大捷然明令獎,並委派敗將葉志超為駐平壤諸軍總統,造成平壤之戰再次一敗塗地。
他必須在葉志超到達平報捷之前讓世人都知道他的嘴臉,阻止朝廷給予重權。
雖然薛興華自信,興華軍海軍的實力還不清楚他對自己的陸軍部隊很有信心,現在興華軍陸軍的火力可是世界一等一的上訓練時融入了前世先進的軍事技術又經過了實戰的檢驗。一比一上戰場決鬥的話,完全可以擊敗對方甚至全殲對方。就是一比二、一比三也不怕,因為火力強大、戰爭觀念先進的興華軍勝利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他也知道面對日一比十、一比二十就沒有什麼把握了。在前世的記憶裡,日軍就是一群變態的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