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部分

大笑著對著李秉衡說道:“光華,你看我跟你學的新名詞,嘿嘿,真是貼切。”

李秉衡看到老前輩們幹起實業來精神抖擻,行事說話都有活力,也是受了感染,欣慰的說道:“這次。我們不僅要依靠他們的勢力網破除厘金關卡各種稅收對我們的限制,也要想辦法讓我們的對外貿易不受到洋人的影響。”

李平書聞言一動,問道:“光華,國內還好說,難道洋人那裡你有辦法?朝廷不是將南洋入關定稅為值百抽五嗎?”

李秉衡搖頭說道:“值百抽五又如何?我準備在崇明島開設進出口貿易公司,今後南洋以及我們幫國內代購的各種機器與工業品都從那裡走,什麼關稅,去他孃的。我連那百分五都是不肯讓洋人拿去的。我有什麼理由給他們盤錄?這次來;我便要給點顏色他們看看,讓他們今後可別得寸進尺。”

眾人聽他說的憤世嫉俗,這才意識到他不僅是資本家,也是一國總理,而且,還是洋人都懼怕的“強盜國家”總理。

不禁鬨笑了一陣,也是大為解氣。

司徒嶽又向眾人解釋道:“不僅是這關稅,而且洋人向我國傾銷商品。如棉紗、糧食、煤油、鋼鐵等。每年我國為此支出數十億兩白銀,如果這部分市場我們自己逐漸收復失的。不僅保護了民族工業不受洋人的衝擊,也給了我們自身發展的機會。”

“我們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將來也更耍集中精英們,開創一個精英的時代。不僅要讓洋人的商品即便有關稅保護也要在我國市場上無法傾銷,無人問津,而且要讓我們的產品將洋貨驅逐出國內市場的同時,大踏步的向國外市場邁進。”

番話說的眾人熱血沸騰,想想這兩年來的發展,信心也是足了

李秉衡忽然向李平書問道:“江南船塢那邊不是學了南洋的造船技術,購買了造船裝置嗎?不知正在建造的大船可有成果?”

眾人見他問到具體事項,知道是有下文的,如今他隨便報出個訊息都是發財的機會,忍不住斂息屏聲,豎起耳朵仔細聽著。

李平書聽見他問,換掌說道:“你不問我還真忘了。哎!”

眾人見他嘆氣,不由心中一沉,以為出了什麼事故。

李平書在那李搖頭嘆氣道:“想當年,製造局所造船的速度不快,整體生產成本及耗燃料都高,結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國購買,自造一艘船的錢大約可以向英國買兩艘船。直到局塢分家,把船塢部分從製造局中劃分出來,成立江南船塢,採用商務化的經營方針,生產業務漸有起色,過去船塢長期荒廢的局面逐漸改觀有了起色。”

重重的在李秉衡肩頭一拍,滿臉欣慰的說道:“當年船塢之荒涼我是歷歷在目,至今心中淒涼。所幸基礎還在,又用了南洋的裝置,學了南洋的技藝,這船塢與先前實在大不一樣。”

“今年修船近兩百艘,已是賺了不少銀子。而且,自造的四千多噸排水量客貨輪已經下水,連外國專家都說這船是極好的。明年準備造萬噸大船,壯大我國海運事業。”

說到造船廠,李平書眉飛色舞。的確,能造萬噸大輪的話,說明了國內的工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即便是四千多噸排水量的客貨輪。也走了不起的成就了,國內還沒有造過如此之大的船,實在是悲涼中的寬慰。

雖然局塢分家後,他主要過問製造軍火的製造局,但也對江南船塢關注猶甚。

江南船塢引進南洋技術,購買南洋裝置,是他一力促成的,也使他對此保持極大的關注,如果能夠獲得巨大的成功,那麼國內與南洋的造船業將會聯起手來,共同成就造船業這一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工業帶動者。

其實復興造船廠已經在上海建了。只是由於缺乏技術工人以及估計滿清政府。只是代尾況些小小船。減輕南洋因造萬噸輪與軍艦而形成的產能壓力。

李秉衡對江南船塢的那兩三千多人的技術工人很是看重,之所以扶助江南船塢,就是使這部分技術工人能夠不流失,並且持續壯大,將來時局變了,能夠吞併江南船塢那是最好的!可以迅速使得復興分船廠成為龐然大物。

沈饅雲之前沒聽說過李秉衡對江南船塢有意,連忙問道:“光華。你之前不是說如今要新建大船塢與船臺,準備讓復興分船廠也開始造大艦嗎?江南船塢裝置陳舊,規模太小,就算買得成功,也不合你的意思啊。”

“此一時,彼一時。

如今看來國內鋼鐵工業落後。航運業又大半是歐美日本的天下,想不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