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無法容忍的,如果他們不放棄重新主宰舊大陸金融命脈的意願,那麼戰爭將無法避免。”喬欲寰侃侃而談,許多觀點發人深省。
李秉衡之前從來沒有從銀行家的角度去分析一戰爆發的原因,想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話果然是至理名言。這個時代的那些風雲人物果然都是非同凡響,就是眼前的喬欲寰等人都表現出了超人一等的智慧與才能。
“目前國內的金融命脈掌握在外國銀行團手裡,清政府透過在度支部的努力以及對國內財團興辦銀行的支援與之對抗,但我想不說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連一心想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爭鋒的美國銀行團都無法容忍清政府在金融上的收復失地,這比收回租界還可怕,到時候恐怕還有一場戰爭。光華,之前你在南洋的所作所為我們都已盡知,但你知道為什麼國內的許多革命黨在南洋的餉源枯竭後還能從國外得到源源不斷地供給嗎?你永遠都控制不了他們,即便你分化了同盟會這個龐然大物,許多革命黨人團結在你的周圍。但是一旦羅斯柴爾德家族希望國內陷入內戰,然後四分五裂,處處需要依靠他們,那麼他們就會不遺餘力的支援革命黨以及各個野心家,進一步的控制中華。從日本流到國內不少革命黨手中的金錢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各大銀行團提供的,這是除了發動對清政府的戰爭外最好的辦法。可以說清政府不僅要跟國內的進步勢力鬥爭,他們面對的還是整個世界的銀行團,甚至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就我所知,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同意摩根等財團進一步進入國內的金融市場,為的就是與旗下的滙豐等銀行等打擊德意志四大銀行團在華勢力,即便摩根等財團與美國總統開始妥協,而不是暗殺他們。”喬欲寰對國內的形勢進一步加以分析,理清了背後的脈絡。
李秉衡眼前豁然開朗,相比過去美國總統的高意外死亡率,目前的美國的確顯現出了政府與財團互相妥協的結果,如果想脫離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控制,最好的辦法就是打擊他削弱他,在中國的利益爭奪正是說明了這一點。美國政府推行“門戶開放”政策,其實就是向德意志銀行團釋放的資訊,他們要合作對付羅斯柴爾德家族。“可惜美國財團以為羅斯柴爾德家族支援他們與政府協商的門戶開放,便是中了他們的計,殊不料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強中自有強中手,羅斯柴爾德家族沒有那麼愚蠢。”一戰後羅斯柴爾德家族與美國財團都從對德意志四大銀行團的戰爭中分得戰爭紅利,但羅斯柴爾德家族還是憑藉著在美國國內的迷惑人的招數,取得了舊大陸的絕對控制權,並且透過英國政府支援日本取得在華利益的最大化,美國在這兩個戰場敗下陣來。而美國財團與德意志財團為了收復失地,才有了後來德國的復興,並且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場陰謀。李秉衡本來還想著如何在提前洞悉這一切後,尋找蘭芳共和國以及國內的發展契機,但目前看來,困難重重,羅斯柴爾德家族不會放任國內獨立自主,脫離列強掌控。而蘭芳這個異類,是否會遭到對方的打擊呢?他的眉頭開始緊皺了起來。
喬欲寰點頭道:“不錯,就拿國內來說,以摩根為首的美國財團得以加大在鐵路、債券以及銀行上的滲透,不過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刻意為之,迷惑或是拉攏,兩者兼而有之。早在日俄戰爭時,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透過向日本提供鉅額的貸款逐步的控制了日本的金融,英日同盟也是他們在背後推動的。日本,將來必定是國內用來對付美國與德國的一枚重要棋子。”
李秉衡今天的震驚不斷,想不到這個時代居然有人能夠這麼清晰的把握到了世界走向與脈搏,不由生出了幾許敬服。聯想到喬欲寰所說的在美國的幾大華人家族在夾縫中撐起了一片天空,創下了一片基業,最近幾個月前來婆羅洲投資的在美華人資金就達到了上億美元,暗自慶幸當初自己為了方便開採礦產而拓寬的河道以及在旁人看來“勞民傷財”的無數條水泥路。聽著喬欲寰與伍冠廷敘說幾大家族在美國的奮鬥經歷,不禁對這些傑出人物神往不已。
“光華,你是否覺得我們幾人來的很湊巧,另外,在歐美的華人資本進入蘭芳都是有條不紊,好像有人在暗中操控?若不是楊華之極力保證,恐怕你們的安保處不會輕易放過吧?”伍冠廷哈哈大笑道。
李秉衡心中一動,的確對於這麼龐大的資本進入蘭芳,之前全是楊華之在協調的,後來實在是太過龐大,引起了安保處的警覺,連帶著對李秉衡無比信任的楊華之也開始監控調查起來。安保處在美國的分支機構發回了詳細的調查結果,引導華人資本進入蘭芳的明面上是黃三德與司徒美堂代表的致公堂與楊家為首的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