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麥格努森和保爾生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國,也獲得同樣的成果。但是,此時電影還始終停留在無聲藝術的階段。人們已知道如年將動作和臺詞同步起來,利用壓縮空氣來擴大聲音,使集聚在高蒙大劇院的的。觀眾都能夠聽見,可是,發出的聲音卻帶有濃重的鼻音,而且同步方法仍不完善。
演員必須將他們嘴唇的動作同留聲機唱片“重現”的聲音設法配合起來。到舊陣年,有聲電影幾乎已被放棄了。
留聲機是從電話機產生的,而電話機本身則又是從電報機發展出來的。無線電報和電影幾乎同時發明一和以後無線電廣播的發展,使有聲電影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能透過“擴音器”的電氣錄音和“三級真空管”(李德福爾斯特發明)的音響放大辦法而獲得解決。
“蠟盤發聲”是將聲音復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
這是後世
史上有聲電影最初問世時採用的方法,而李秉衡在巾心苫叫有聲電影《鴉片戰爭》上採用的也是這種技術。
陰沉沉的天幕下,畫面中,掠過北京紫禁城的宮殿群,古樸深沉。讓人心頭感到略微的壓抑。
畫面一轉,一望無際的海面上。一列風帆戰艦劈波斬浪,聖喬治十字旗在這些老式戰艦上飄揚著。
陽光明媚,船上的洋人們軍裝嶄新,甚是耀眼。
“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夠正視與反思她曾經屈辱的歷史。
當畫面停頓在英國戰艦那黑森森的炮口上時,忽然出現了這句對白。在電影院上空迴盪著,餘音繞樑,讓許多人驚呼起來。
畫面再次的轉到了北京宮殿群,天氣越發的陰沉,開始下起了雨,淅淅瀝瀝的,在人們的耳邊響起。
許多人側著頭傾聽,“這是雨聲。是雨聲?”
隨後畫面中穿著滿清官服的官員互相之間的對白,更加的讓他們證實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現在正在觀看的,是一部有聲電影。
整個過程,他們一直集張的關注著。
是的,對白的聲音,音樂的聲音,各種聲響,不斷的震動著他們的耳膜。
在歐州與美國,這部電影是同步上映的,許多的外國人見證了這一
史。
影片中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的那一幕深深的留在了外國人的腦海裡:他把從英國商人那裡繳獲來的兩萬多箱鴉片全部銷燬。熊熊烈火燒掉了給人們帶來災難的鴉片,也燒掉了英國商人的囂張氣焰,看得老百姓拍手稱快,林則徐的身影在許多的外國人眼中變得無比高大。
是的,李秉衡就是想要樹立林則徐這個民族英雄,並且批判英國輸入鴉片、動用戰爭武器的卑劣行徑。
影片講到英國的大臣諮詢英國當時的女王維多利亞是否發動對中國的作戰;而維多利亞女王是如何回答的呢?
她說:“對於那些販賣鴉片的可惡的鴉片販子,是她的話她也早以將其投入監獄裡了,但是如果中國因此而關閉國門,那就是她及大英帝國所不能容忍的。”
這句對白引起了許多外國人的若有所思,隨著劇情的進展,他們越來越投入到這部電影當中。
當他們的耳膜被震天般的戰艦炮擊時的聲音震痛時,他們的心也被揪緊,不,這不是場實力相稱的戰爭。
毫無疑問,中國肯定輸掉了這場戰爭,因為,他們太落後了。
可是,落後了就要捱打嗎?不但是所有觀看的華人在反思。許多外國人也在反思。
明知道鴉片有害,還要用戰爭手段輸入鴉片,並且,強迫中國開放口岸開放市場,使得外國人擁有特權,然後便是鋪天蓋地的不平等條約。
隨著影片最後,以一隻滿眼“含淚”的石獅子告終,許多人心情激動,但是卻帶著幾許抑鬱。
成功了,這部電影成功了。
接連幾天,世界各大報紙紛紛刊登了這部影片的報道,不乏讚譽。
雖然也有許多報紙不斷的予以詆譭與打擊,但是,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還是作出了公正的評價。
《鴉片戰爭》已經拍攝完畢半年,但是李秉衡一直沒有將它推出。
因為,他希望可以一次性的退出三部電影。
《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甲午戰爭》。
《火燒圓明園》也已經制作完畢。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拍攝《甲午戰爭》,很有希望能夠在年底上映。
正當《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