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日俄戰爭。莫理循利用《泰晤士報》的版面,發動了一場遏制俄國影響的運動。促成了“日俄戰爭”以至於當時的國際輿論界把“日俄戰爭”稱之為“莫理循的戰爭”。
現在當然沒法從莫理循那裡得到幫助,大英帝國需要中國儘快與俄國媾和,可是取得了初步戰果的中國會放棄繼續使用戰爭手段來實現目標的捷徑嗎?
英國內閣首相已經明難向他表示,儘快承認中華民國,儘快確立在華利益得到保證,哪怕是些許的讓步,只要不損害大英帝國的將來,都是允許的。
這其中,除了租界當香港冉題不能談,其他都可以談,威海衛可以試著重新簽訂租借協議。海關稅收權也可以暫時的放棄,只要能儘快地恢復在華秩序。
英國國內已經被銀行家與資本家們吵昏了頭,重新讓中國向大英帝國敞開懷抱,或許需要一些起碼的尊重與友誼。
即便沒有人能真正的在乎與那些黃皮猴子們的友誼。但是隻要能抵制中國的德國化,抵制中國向同盟國靠近,暫時的讓步都是值得的。
想到這麼大的國家,龐大的資源與市場為德國所用,還有一個窮兵默武的瘋狂國家南華。大英帝國就夠頭痛的了。
朱爾典認為這是大英帝國對華政策最為寬鬆的一次,這也是大英帝國與中國關係的新的篇章,註定要與眾不同。
可是,那位年輕的領袖會接受大英帝國仍然保有租界與租借地嗎?
朱爾典有些忐忑不安。在那邊坐著靜靜品茶的年輕人身上,有著一股瘋狂的、執著的力量。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也有著逼人的銳氣與傲骨。
日本,日本呢?他的心中起了無數的疑問,雖然日本在外交問題上一直以英國馬首是瞻,但是,這
把握不到他們的意圖。 難道,他們已經簽署了某種密約?
不,不。這不可能。
朱爾典瞭解日本人,這次,他們一定是想躲在背後,讓英國出頭,讓沙俄背黑鍋面一定是的。
日本念念不忘著獨霸中國,這次沒有與沙俄一起武力干涉,就是想要讓中國與俄國爭個兩敗俱傷。
就連法國公使都在謀求與陳友仁展開對話,他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保證廣州灣租借地與租界,他們早就放棄了謀求中國西南為勢力範圍。
這讓朱爾典一陣的心灰,回想過去各國瓜分中國的時候,如果現在還是如此,哪裡還用的著向這些黃皮猴子讓步。
不過這也是大英帝國的機會,俄國目前不理智的與中國交戰,使得中國各地掀起了反俄**,而英國由於在過去的一系列讓步已經使得中國民間對英國的仇恨情緒有所消減,這是個好現象。
而如今李秉衡能夠來天津與自己會面,也說明中國仍然需要大英帝國,畢竟世界霸主的威望還在,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無視大英帝國的存
。
或許,這對大英帝國來說是個機會,一個重新確立在華優勢的機會。
想到陳友仁那位出了名的難打交道的外交官。朱爾典突發奇想,或許,我可以另闢蹊徑,直接與李先生對話,在外交戰中佔得先機。
“對於貴國與俄羅斯帝國目前實質性的戰爭狀態,我個人深表遺憾,東三省才平靜了十年,卻要再次面臨戰火的摧殘,我感到萬分的擔憂。希望貴國能夠儘快與俄方達成一致,停止這場本不應該發生的戰
李秉衡放下手中的茶盞,慢條斯理的回道:“沙皇俄國曆年來對中國犯下的罪惡蔡竹難書,他們仍然做著不切實際的美夢,妄圖繼續奴役中國人民,肆意踐踏中國的主權,他們亡我中華之心不死,我國無法放下過去的仇怨。與這樣的不講禮義廉恥的國家友好相處。”
“我還要再次重申,我國政府堅決不承認沙皇俄國與前清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只要他們不交還非法侵佔我國的領土,我國將勢必要戰鬥下去,直至戰至最後一人。
朱爾典心都涼了一半,這樣的話,等於是要將戰爭持續下去,甚至舉國之戰,這樣一來,德國便有機可乘,而英國採取何種態度,也就成了難題。
想不到對方這樣的堅決,這樣的無情,枉費了自己的一番心思。
不過轉念一想。中國還沒有這樣的實力與俄國對抗。那麼對方的底氣來自何方?
多年的外交智慧告訴他,這只不過是訛詐手段。對方的底線在哪
?
李秉衡在肚子裡冷笑,這場戰爭還沒那麼容易結束,他準備了兩年多,隱忍了兩年多,甚至放任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