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以滿洲里為誘餌,吸引敵軍重兵,然後我們的精銳部隊與騎兵師一道,對後續前來的敵軍加以分割包圍,予以殲滅。
沙俄軍隊不是喜歡集結在滿洲里,想要與我們決戰麼?那麼就讓滿洲里成為絞肉機,木樁形的敵人,永遠要比不知道從哪裡就會撲過來的敵人要好對付的多。”
吳祿貞親自趕到滿洲里,指揮軍隊佈防,並且制定反擊戰略。
古詢雲的教導師將作為主力防守力量,牽制對方的主耍力量。
對於李秉衡提出的木樁形敵人,吳祿貞覺得很貼切,這樣一來,敵軍的戰略意圖就簡單多了,他們只能先滿洲里,後中東鐵路。
沙俄陸軍目前已經有;刃萬的規模,在東線與國防軍作戰的雖說有的萬人,但是他們不可能全部投入進攻;
除了防守各個軍事要塞以及據點。能夠用來向滿州里以及唐努烏粱海等地發起進攻的兵力不會太多,只要給予對方一定的殺傷,儘可能的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那麼李秉衡就有把握將對方趕到談判桌上。
而滿洲里,正好符合這樣一個戰略目標,有效的拖住對方主力,然後憑藉精銳部隊各個擊破。
英國對於目前的態勢並不滿意,俄國不應該表現的如此激烈,使得同盟國對東方的戰事表現出了濃烈的興趣?
朱爾典認為武力干涉的主力應該是日本軍隊,而不是沙俄。
“我們不應該促使同盟國向中國與南華伸出邀請之手。雖然我們主觀上並不想推動他們加入同盟國。俄羅斯帝國的精力應該集中在西線,集中在歐洲。”
不過日本並沒有屈從大英帝國的意願,獨自承擔干涉中國的任務。
他們更願意做的是撿便宜,讓沙俄與中國去拼個你死我活,以達到他們獨霸滿蒙的目的,或者說是滿足他們的野心。
本來沙俄的目標在於外蒙古,在於唐努烏梁海,但是現在中東鐵路落於國防軍手中,使得他們不得不改變戰略,致力於先奪回中東鐵路。
不過他們並不敢從歐洲邊境調遣軍隊前往遠東,畢竟他的世仇奧匈帝國與奧斯曼帝國都在虎視眈眈,加上有德國這個龐然大物。
德國駐華公使古斯塔夫不斷的向陳友仁提出讓中國加入同盟國的建議,並且頻繁會見中國政治名人,希望可以影響到政府的決策。
早在幾年前,德國總參謀長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已制定了以速戰速決為主要特徵的施裡芬計劃:先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集中優勢兵力在六星期內打敗法國,然後將部隊調往東線進攻沙俄。
與此相對應,法國也制訂了以兩個集團軍齊頭並進,一舉收復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德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口號計劃。
德國當然希望中國能夠儘可能的牽制住沙俄軍隊,讓他們能夠從容打敗法國,佔據主動。
他們甚至希望中國向沙俄宣戰,打一場傾國之戰,讓沙俄以舉國之力東向,讓這個。心腹大患無法西顧。
“難道你們忘記了沙皇俄國曆年從前清政府手中透過卑鄙手段所掠奪去的那些領土?忘記了他們曾經加諸在中國人民頭上的血腥屠殺與虐待?”
古斯塔夫跟李秉衡是老朋友,所以德國方面致力於從李秉衡的身上去開啟缺口。
“後貝加爾斯克是赤塔之前的一大重鎮,只要攻下這裡,就能夠面對赤塔,這個。充滿著決定性意義的要地。只要能夠控制這裡,那麼,你們就能夠將戰場一分為二,切斷富庶的濱海與阿穆爾等地到西伯利亞的聯絡。”
跟隨古斯塔夫而來的武官穆勒分析著沙俄在二二,池的佈防情況,他曾經到過赤塔等地作軍事考察,所甚詳。
這的確是個誘惑。赤塔,始終是東北集團軍心中的一個不可不拔的毒刺刁
不過德國人並不清楚,現在攻下赤塔為時尚早,而且傷亡太大,得不償失。
最好的辦法是利用沙俄軍隊不得不在後貝加爾斯克與赤塔等地部署重兵的有利條件,不斷的分割包圍,消滅要塞之外的敵軍。並且透過圍點打援,調動沙俄在各個據點的守軍予以殲滅,在戰略目標實現的同時,消耗對方的有生力量。
等到時機成熟之時,國防軍自然會出兵收復赤塔等地,更何況國防軍心氣很高,絕不僅僅限於此地,而是所有被沙俄所非法侵佔的土地。
“黑龍江的另外一個稱謂,難道貴國已經忘記?”
古斯塔夫側著頭,想要觀察陳友仁的反應。這個對手並不好對付。
“要描寫象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