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5部分

眼下東北略加開發,已然有了豐碩的果實,不出數年。只怕能夠成為自己與南京政府抗衡的本錢。

他可沒想著耍一鼓作氣攻下南京,再說他也沒這樣的實力,目前動武只不過是為了搶地盤,最好是哉;江而治。

什麼叫養寇自重,有了南京政府這寇,才能從列強那裡源源不斷的得到好處,而且不敢對自己逼迫過甚;

這是他數十年政壇生涯的精華所在,若論耍手段,只怕洋人都不是他的對手。

想到這裡,袁世凱忍不住的一陣奸笑,分外爽快。

東北啊東北,這塊寶地就快要姓袁了。

目前吳祿貞在東北基本不管政務,全部由錫良與溫生才等人負責,工業化初步取得了成效。

東北地區作為邊疆地區,傳統封建經濟比較薄弱。

所謂的工業化,主要是克服傳統經濟障礙性因素的過程。

在東北的工業化佈局並沒有效仿日本模式,也沒有走計劃經濟路線,而是針對一戰的需求以及防範日本來佈置的。

以甲午戰爭為標誌,日本走上了擴軍徵掠積累,再擴軍再徵掠再積累的滾動迴圈的發展模式,以奪取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所必需的原料和市場。這是一條透過戰爭以實施現代化的道路。

甚至日本的民用產業,例如生絲和棉紗生產,也是以出口創匯來進口武器和機器裝置,以便謀求擴軍和培植軍事工業。日本的這一軍國主義一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在亞太地區,直接侵害了英美等以雄厚資本和技術為擴張手段的歐美老牌資本主義的根本利益。

所以,只要中國不走這條道路,慢工出細活,並不會過分刺激到歐美列強。

可是日本不會給中國這樣的機會,尤其是在它的勢力範圍東北,中國能否安然完成在東北的工業化,還是個。未知數。

歐美資本主義列強以廉價商品和雄厚資本為主要手段,對中國實六:二濟、政治侵略,由幹這隔重洋,在當時的技術條件宗全抑制中國的工業化程序的。

如果說“王朝週期”對中國現代化的阻礙作用並不具有歷史必然性質的話,那麼,日本的崛起及其對中國現代化的干擾就更是多種歷史原因合力作用的結果。

在一定程度上,日本是中國工業化的最大敵人,而歐美,則在這方面與日本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何利用這種矛盾發展自身,不被日本打斷工業化程序,又不引起歐美尤其是美國的過分警懼,那麼還是能在夾縫中求生的。

中國想要崛起沒有那麼容易,甚至可以說是危險重重,矛盾重重。李秉衡就是這樣的一個舵手。隨時準備抗擊更大的風浪。

李桑衡更希望日前的中國是海綿,能夠吸收外力,儘量不被戰火打斷工業化程序,那麼一戰一開打,這種危險便被降到了最低。

日本會急於在一戰的機遇下挽回經濟上的頹勢,依然可以分享到一部分的戰爭紅利,所以,整個一戰打的越長越好,對中國越有利,只要能夠完成兩個五年計哉”李秉衡有信心能夠面對日本的挑戰。

目前的東北工業佈局一定程度上是按照發展與規劃委員會的五年計劃來施行的,但是。這種類似計哉經濟的格局,將會產生一系列不利的影響。

到時候也許東北的工業與經濟飛速發展,但是一些不利因素也會成為潛在的隱患,制約將來的發展?

如果不灼這種準計劃;經濟予以修正,那麼到時候中國有可能會出現兩種剪刀差,工業對農業外,還有輕工業對重工業。

不幸的是,東北將來既是重工業大本營,又是中國農業的根本,在中國,只有東北同時遭遇了兩種剪刀差的禍害。幸運的是,上海同時成為兩種剪刀差的受益者。

什麼是工農業剪刀差,大致的意思是,農業部門將其產品按照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賣給工業部門,主要是仿織、糧食、服裝等輕工業,而工業部門則按照高於價值的價格把工業品賣哈哈業?

從而形成了所謂剪刀差,這就是幾十年來中國工業錄削了農業,免得到時候工業還要反哺農業。

這種快速積累工業資本的方法,是建立在工業品與農產品的不平等交換上的,對中國的農業沒有好處。

這是個難題,李秉衡一個人無能為力,不能徹底解決,只能予以修補。所以命題提出後,一部分的經濟精英人士開始探討,希望找到解決的辦法。

國際上,工業國往往會用抬高工業品價格,壓低農產品出口價格的方法,以工業品利潤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