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其他百姓安然無佯。水災後,慕容恆給肅州受災百姓補發了一批苞米、土豆種子,又派各地官員幫助百姓儘快恢復生產,再建家園。
西北其他地方的百姓聽說肅州因整治河道受災極輕,又聞肅州百姓有苞米、土豆,以為肅州百姓不捱餓,災民紛紛往肅州一帶雲集,一時間肅州城內人滿為患。
溫彩當機立斷,從京城的陪嫁莊子急調苞米、土豆種子到肅州,京城
幾大鏢行、漕運全部被雍王府徵用運糧、運糧種進入西北。
肅州知州與雍王府二管家站在肅州城牆上,看著城外密密麻麻的百姓,拖家帶口,或全村逃難,或全鎮逃難,大聲喊道:“百姓們、鄉親們,朝廷知道你們的家園被毀,會盡快派人來賑災,現已調集糧種、糧食來西北,會盡快發放到各州府、縣衙。你們儘快回家,領取糧食、糧種,朝廷來的官員會幫助你們重建家園。”
城內人滿為患,為恐生出事端,肅州知州當機立斷下令不許災民再入肅州城。可就算如此,還是有西北各地的百姓雲集肅州,其間亦有一部分災民往京城方向、未遭災之地轉移。
種在田地裡的莊稼被沖毀,家宅被毀,就連一些人也被活活淹死了。黃河氾濫,洪水奔湧,像一片無邊無際的地獄在口,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親人被捲入洪浪著,自此了無音信。
災民們從數百里、乃至近千里之地趕來,就是希望能在肅州吃上幾口熱粥、熱飯,雖然雍王妃令府中婆子、小廝在城外搭了三處粥棚,怎耐粥棚太少,災民太多,每人連半碗都分不到,就是如此,每天雍王府也要投入上百擔的糧食。
慕容恆夫婦從京城而來,雖然雍王府有五千畝試種田,可這大部分種的都是苞米、土豆,收了之後,便變成種子,分發到肅州各縣(鎮),惠及肅州百姓。府中的餘糧原就不多,就是現在拿出來的糧食,也是肅州糧庫的。
有幾個百姓仰頭望著城牆,彼此相望,他們好不容易來了,怎能就這樣離開。
“肅州是四皇子的封地,只管肅州百姓,有了好處也是肅州第一個得到。早前好些天,四皇子就把糧種給肅州受災百姓發下去了,聽說苞米苗都從地裡長出來了,還有土豆苗也長出來了,甚至在臨河一帶補插了薯蕷苗。”
“這薯蕷苗可是好東西,以前只有南方有,這回我們西北也能種了,可這些好東西,我們西北其他幾州的百姓就沒有。”
他們聽說這都是因為肅州是雍王的封地,他一到肅州就替肅州做了不少的好事:整治河道、教百姓種植苞米、土豆,甚至於對以前種植莊稼不對的地方也進行了糾正。現在肅州百姓一提到雍王、雍王妃,誰不讚上幾句:“這是我們肅州的福星,雍王仁厚,雍王妃更是菩薩轉世。”“我們雍王聰慧神武,文武兼備,雍王妃更是個天仙般的人物,人長得美,心腸也是最好的……”
這會子,有帶頭的百姓大喝道:“我看肅州知州就是故意要趕我們離開,朝廷賑災的官員哪有這麼快就來的。”
“一定是騙我們的,是要趕我們離開肅州。”
“我們不能走,一離開這兒就只有活活被餓死的份兒。是我帶著村裡年輕力壯的人出來逃難,就是希望雍王能發發善心,能給我們村分點糧種帶回去,沒有糧種,我可沒臉見全村父老鄉親。”
百姓們越發議論得厲害了,七嘴八舌,嗡嗡的議論聚在一處,卻有著海浪一般的呼嘯聲,最後將肅州知州的聲音淹沒。
肅州知州無奈地看著二管家,抱拳道:“秦二管家,你看這兒……”
二管家道:“雍王府哪裡還有糧食、糧種,殿下已經下令各州放倉派糧,只要那邊一派糧,他們得了訊息就會各回家園。”
站在城牆根下的幾個百姓大聲道:“我們不要糧食,我們要糧種,我們要肅州百姓一樣的待遇,我們要種苞米、土豆。”
他們來到肅州,一路上都見到百姓們種著這些莊稼,又聽早前種過的百姓稱讚,說這產量高,又說雍王府的人還教會了他們打儲存土豆的地窖,把土豆存到地窖能吃上一年的時間,且這土豆可作菜,可做糧食食用,最是填肚管飽的食物。
知州大人擰著眉頭:“得讓各州官員把他們的百姓帶走,聚在我肅州城算怎麼回事?”
要是發生民變,原不是肅州百姓,倒成了他的過錯。
知州大人撫額,壓力頗大,一轉身對旁邊的師爺道:“給西北各州送遞官文,讓他們來此領回各自百姓,要是逾期不領,本知州便把百姓留在肅州。”
他詭異一